如火如荼!阳春市全域推进“两清一灭”

作者 罗天 2025-10-16 13:02

党委、政府快速部署,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市民广泛参与……连日来,一场以“清积水、清垃圾、灭蚊虫”为主题的爱国卫生运动,正在阳春市如火如荼开展。

不久前,台风过境,蚊媒密度持续攀升。为坚决遏制蚊媒传染病传播风险,守护人民群众健康安全,阳春市坚持党建引领,自9月下旬起全域推进“两清一灭”爱国卫生专项行动。全市各镇街、各部门闻令而动,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广大市民积极响应,一场全民参与的“卫生保卫战”全面打响。

据统计,截至10月14日,阳春市累计清理各类垃圾超过5000吨,清除积水容器上万处,消杀面积逾1000平方公里。

以上率下

织密联防联控“一张网”

近日,阳春市多次开展“两清一灭”(清垃圾、清积水、灭蚊虫)环境卫生大清扫活动。阳春市委书记李谦常,阳春市委副书记、市长张艾鹏,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余秀坤,市政协主席黄忠宏等市四套班子领导与广大党员干部职工一起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清除蚊虫藏匿地和孳生地。

李谦常指出,各级各部门要广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示范,迅速组织力量对公共区域进行综合治理,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宣传发动,引导群众广泛参与。

连日来,阳春市严格落实“挂镇包村”工作机制,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

例如,阳春市委组织部安排40多名党员干部分批分组到轴承厂卫生责任区、三甲镇挂点村开展大清扫活动,集中清理杂草、散落垃圾、乱堆放杂物和积水等卫生死角,有效清除蚊子孳生地;阳春市河西街道党工委联合市自然资源局、团市委、市城管局等多家挂点单位,发动580余人次党员干部职工,开展网格化整治,清理散落垃圾100立方米、乱堆杂物420处,疏通沟渠7公里。

在阳春市河西街道升平村泰安村,农村老党员林大叔带领村民翻盆倒罐、清理巷道,汗水浸湿了衣衫,干劲却丝毫不减。“作为一名老党员,清理卫生死角就是在清除疫情传播的隐患。”他的行动感染了周围群众,大家纷纷拿起工具加入清扫行列。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下,阳春广大群众从“站着看”到“跟着干”,形成了党组织引领、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生动局面。

创新机制

跑出科学防控“加速度”

近日,在阳春市春湾镇,一架无人机正盘旋在居民区上空,精准排查无人居住房屋的阳台和屋顶积水情况。这是该镇创新采用的“无人机巡查+机械作业+人工清理”立体作业模式。

“无人机天上飞,吊机清理高空垃圾,地面队伍同步推进,让卫生死角无处藏身。”春湾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该镇累计投入5481人次,清运垃圾4815吨,清理卫生死角近1.5万处,并创新种植驱蚊植物500余棵,打造绿色防蚊屏障。

此外,阳春市各地各部门纷纷结合自身特点,创新工作方法,提升防控效能。如阳春市卫生健康局发挥专业优势,在双节期间组织专业消杀队伍,携带96台热烟机等设备,对全市20多处蚊媒高密度区域进行精准消杀。针对台风“麦德姆”过境后的防疫风险,该局迅速响应,及时开展灾后防疫工作,展现了专业的应急处突能力。

仅10月12日一天,阳春市就清理蚊媒孳生地1087处、清理垃圾58吨;出动人员1538人次,出动病媒防制专业器械62台次,出动病媒防制专业人员71人次,灭蚊消杀面积630亩。

科学的方法、专业的设备、精准的施策,让阳春市“两清一灭”环境卫生大清扫活动事半功倍,跑出“加速度”。

党员带头

争当环境整治“排头兵”

“林业部门不仅要管好山林,更要服务好群众。”近日,阳春市林业局党组书记柯京宏带领6组104人次的队伍下沉到春城街道扶民村、岗脊村等挂点村。队员们手持工具,清运村巷积存垃圾,翻盆倒罐清除积水,针对村后山边、竹林边缘等潮湿处细致清理,彻底消除蚊虫滋生的温床。

这是阳春市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进“两清一灭”爱国卫生专项行动的缩影。

阳春市公安局青年突击队50余名民警连续多日奋战在八甲镇。“虽然牺牲了休息时间,但看到镇村环境焕然一新,所有的辛苦都值得。”青年民警杨警官抹了把汗,又继续投入到清理工作中。

阳春市审计局组织“审计铁军”深入春湾镇挂点村,将审计工作特有的细致严谨运用到环境整治中。“我们就像做审计项目一样,不放过任何一个卫生死角。”审计干部小滢带领队员们创新采用“问题清单+销号管理”模式,建立卫生死角台账,完成一处销号一处。

阳春市水务局党员干部发挥专业特长,开展“水陆并进”式清理。在陂面镇湾口村,拥有30年党龄的水务专家老刘带领“党员治水突击队”,运用专业设备疏通堵塞沟渠,累计疏通沟渠15公里,清理各类积水容器560余处。

阳春市公路事务中心党员干部主动放弃国庆假期,组建“党员突击队”开展攻坚。“道路保洁是我们的专业,把工匠精神用到环境整治中,这是我们的责任。”正在操作专业清扫设备的党员小曾说。

从机关到基层,从山林到水域,广大党员干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担当。

群防群治

构建共建共享“新格局”

在党组织和党员的带动下,阳春市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爱国卫生运动中。

例如,阳春市潭水镇在10月8日的统一行动中,动员镇村干部、党员志愿者及热心群众约230人次,清理卫生死角400多处、积水点620余处;阳春市科协充分发挥科普工作优势,将环境整治与科普宣传相结合。“我们不仅要清理环境,更要让群众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阳春市科协工作人员一边发放宣传资料,一边耐心讲解。

“两清一灭”的成效也变得可感可及——“现在市场环境确实变好了,顾客来得也多了,我们的生意也更好了。”在阳春市一处整治后的农贸市场,经营户们纷纷表示。此外,阳春市通过完善村规民约、开展“美丽庭院”评选等方式,建立健全人居环境整治和防蚊灭蚊长效机制。

如今,社区工作人员全覆盖消杀,家庭主动清理积水容器,校园里孩子们争当“灭蚊小卫士”——这些看似琐碎的举动,恰是“爱国卫生人人有责”理念的生动实践。从党政机关到基层社区,从工厂企业到居民家中,阳春市已构筑起一道群防群控的坚固防线。

据统计,截至10月14日,阳春市累计清理各类垃圾超过5000吨,清除积水容器上万处,消杀面积逾1000平方公里,蚊媒密度显著下降,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阳春市爱卫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巩固整治成效,完善长效机制,推动爱国卫生运动常态化开展,为人民群众营造更加整洁、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

■一线实践

累计消杀面积超1300万平方米

阳春新队伍成“蚊媒克星”

当清晨6时许的薄雾还未散尽,一群身着天蓝色防护服、肩扛喷雾设备的身影已穿梭在阳春的乡镇街巷;当夜幕降临,万家灯火渐次点亮,他们的消杀作业仍在公共外环境的角落里持续——自8月20日成立以来,阳春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蚊媒消杀工作队已成为守护阳春市公共卫生安全的中坚力量。

当前蚊媒繁殖活跃,蚊媒传播疾病的风险陡增。近期,阳春市卫生健康局组建了一支40人的应急消杀队伍,配备48台热烟机、48台超低容喷雾机和50箱配套的消杀药物,同时邀请阳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他们进行系统化、标准化的专业培训,确保技术过硬、操作规范。

翻开消杀队的工作日志,一组组数据记录着他们的消杀足迹:8月23日在乡镇消杀面积12万平方米,8月25、27日在某乡镇消杀面积12万平方米,8月30、9月27日在某街道消杀面积20万平方米,9月16日在某乡镇消杀面积20万平方米,9月14、17、18、19、20日在某乡镇的消杀面积更是达到了667万平方米,相当于835个足球场的面积;10月14日,在春城街道高朗村新村开展蚊子消杀作业,有效降低蚊虫密度……

截至目前,该队伍累计消杀面积超1300万平方米,已成为守护阳春市公共卫生安全的中坚力量,助力阳春市构建“平战结合、快速响应、长效运行”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实现“迅速集结、精准消杀”。

南方+记者 罗天

通讯员 春组宣 刘小宁 黎赞

编辑 李婉芬
校对 蓝淑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