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他们在东莞圆梦“玩音乐”

作者 张帆;刘冠希;吴松琦 2025-09-28 09:37

9月27日上午,东莞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的广场上,鼓声划破长空,一支由19名中老年学员组建的架子鼓“乐队”,用激昂的鼓槌敲响国庆献礼。

她们是妇儿中心开设的纯公益中老年架子鼓班的学员,自9月2日开课以来,她们在20天的时间里从“零基础”学习到能完整演奏三首经典歌曲。

01:40

特写|人到中年,她们在东莞圆梦“摇滚”

这堂公益课以“无五线谱”方式开展教学,关注中老年群体音乐兴趣。“享受音乐,结交朋友”,学员们用鼓点和节拍证明,年龄不是问题,兴趣无需乐谱。

从零开始,敲出梦想节拍

“我心中一直有个摇滚梦。”现年63岁的黄先生说道,热爱听摇滚音乐的他,此前没有任何音乐基础,也没想过自己会在这个年纪拿起鼓棒,脚踩底鼓和踩镲,跟随指挥敲出激情澎湃的节拍。

今年9月,为拓展普惠性公益课程活动,更好服务各年龄段市民,东莞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开设纯公益中老年架子鼓班,面向全市招募45-65岁零基础音乐学员。

课程自9月2日开课以来,20位学员从握鼓棒、打节拍,学习到能演奏完整曲目,她们中有退休人员,也有全职主妇,有人为兴趣而来,有人为了结交朋友,也有人是为了“预防老年痴呆”。

55岁的练女士是全勤学员,每周周一到周五的早上9点,她都会准时来到妇儿中心,打架子鼓给刚退休的她带来了由衷的喜悦。

“对我来说年龄不是问题”,练女士告诉记者,退休前,她是办公室的坐班人员,平时的音乐爱好是与三五好友唱K。现在的她坐在架子鼓前,激昂欢快的鼓点让她十分沉醉。

9月27日,妇儿中心为架子鼓班举办结课表演,学员们跟随老师的指引,齐力演奏《歌唱祖国》《妈妈的吻》《天地龙麟》三首经典曲目,为即将到来的国庆献礼。

场上演奏时,她们专注地打出节拍,敲出鼓槌。场下休整时,她们围在一起,兴奋地讨论自己哪个拍子没打对、哪个地方节奏乱了,公益课让素不相识的她们组成了一支团结的“乐队”,用音乐结下在新的年纪结下新的友谊。

“老师,我们再来一遍吧”,学员们不觉疲惫,打架子鼓已然成为她们乐此不疲的爱好。

化繁为简,打破教学壁垒

匡震是本次公益课的音乐导师,掌握钢琴、吉他、贝斯、架子鼓等十八般乐器的他,长期为中老年群体开展零基础音乐教学。

“对中老年群体来说,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在他看来,相比于注重磨炼基本功的年轻学习者,中老年架子鼓学员更适合“无五线谱”的学习方式。直接上手架子们,能让学员们摆脱“年龄焦虑”,用音乐的节奏战胜衰老的感受。

这种教学方式取得了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学员们快速上手,很快掌握了曲目,并且对架子鼓越来越热爱。

“课程结束后,还想继续找机会打架子鼓”,黄先生和练女士都非常喜欢这项乐器,把它列入了退休后的生活计划里。

匡震说:“中老年学生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投入和热情”,9月开课以来,课程学员很少缺勤,遇上天气不好,学员们甚至会在微信群里主动请求老师别取消课程,可以延后上课时间。

20人的小班教学,匡震有足够精力进行个别指导,在进度上他“求稳不求快”,考虑中老年学员的身体节奏和接受特点,让学生们在敲敲打打中先感受到乐趣,并在最基础的节奏型歌曲片段中激发音乐热情。

除了线下教学,匡震还在线上开设中老年架子鼓直播间,吸引了不少叔叔阿姨辈的粉丝,其中即将包括本次课程结课的学员。“打算跟着匡老师的直播继续学”,排演结束后,学员们围着匡震相谈甚欢。

公益惠民,打造学习乐园

近年来,东莞市妇联以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下称“妇儿中心”)为服务阵地,持续拓展普惠型公益课程和活动,服务全市广大妇女、儿童和家庭,打造“市民终身学习乐园”。

课程期间,练女士每天一早从道滘镇赶往妇儿中心,退休后的她为自己设计了丰富的课程计划,从架子鼓到非洲鼓到唱歌。她会关注妇联的活动消息,也珍惜着每一次学习新知识、结交新伙伴的机会。

妇儿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次针对45至65岁群体开设的免费架子鼓课,源于对“年龄焦虑”的观察:“许多中老年群体会给自我设限,认为架子鼓这种充满动感和活力的乐器,是年轻人的专利,认为自己学不来或不合适。”

通过“去专业化”和“重趣味化”的课程设计,妇儿中心引导学员们享受音乐、结交朋友,鼓励中老年群体终身学习、勇敢学习。

据了解,妇儿中心计划后续陆续推出覆盖青少年、成人的架子鼓公益系列课程,延续“零费用、高水准”特色,进一步扩大公益打击乐教学覆盖面。

采写:南方+记者 张帆

摄像/摄影:刘冠希 吴松琦

编辑 李玲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