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两沉香一两金”“千金易得,沉香难买”……这些在民间流传的俗语,从侧面反映出了沉香的价值。沉香作为“绿色黄金”,在药用、香料及工艺品领域价值显著,发展潜力巨大。在岭北镇207国道旁的厘岸村,就有一个湛江奇楠沉香种植基地。日前,笔者来到该基地,一探这片特色产业的发展情况。
受访者 供图
受访者 供图
沉香全身是宝
市场前景广阔
走进基地,可见连片的沉香树长势良好,郁郁葱葱的沉香树蔚然成林,公司负责人贺女士熟练地用钩刀挖向一棵树的孔洞,随着钩刀的深入,黑色物质逐渐显露出来。“瞧,这就是沉香,它的香气比较特别。”贺女士一边操作一边介绍。
郁郁葱葱的沉香林 受访者 供图
郁郁葱葱的沉香林 受访者 供图
据了解,沉香并非某种特定树木的名称,而是瑞香科沉香属树木在遭受创伤后,创伤部位为修复自身而形成的一种含有木质成分和油脂成分的混合物。其形成过程犹如一场树木与自然的漫长对话,饱含艰辛与沉淀,也正因如此,沉香才显得格外珍贵。
遂溪县地处雷州半岛中北部,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带来的充足阳光与丰沛雨量,配合肥沃疏松、呈微酸性的红壤与砖红壤,为沉香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岭北镇的红土地在透气性等方面表现较好,有利于沉香种植。”贺女士蹲下身,抓起一把红褐色的泥土捻了捻,土块便散开了。她表示,这样的土壤条件适宜沉香树根系生长,对沉香品质有积极影响。
“沉香浑身都是宝。叶子经过杀青、揉捻、烘干等工序,能制成清香回甘的沉香茶;香材提炼出的精油,是高端芳香疗品的核心原料;粗壮的枝干质地坚硬、纹理独特,是雕刻摆件的上等材料;就连修剪下来的碎料,也能做成线香、盘香等生活用香,一点都不浪费。”厘岸村村长吴日生打开了话匣子,跟着介绍起来。
“中东市场对沉香情有独钟,而且他们对沉香的品质要求很高,我们这里的红土地种出来的沉香,香气纯正、油脂饱满,匹配他们的需求,这市场潜力很大。”谈及沉香的市场,吴日生脚步不停,带着笔者在林间穿行,“目前,基地通过利用厘岸村的土地流转,已种植沉香近300亩,越来越多的村民踊跃加入种植合作,大家都盼着这‘绿色黄金’能带来好日子。”
联农带农
激活产业动能
“我们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由公司负责提供技术研发、市场开拓与品牌建设;合作社组织农户参与种植,提供技术指导与服务;农户按照标准进行种植生产,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贺女士详细介绍起基地的运营模式。
这种模式让当地村民尝到了甜头。村民们将自家土地流转给基地后,不仅能获得稳定的租金收入,还能在家门口的基地务工,实现就业增收“两不误”。
“以前在家种几亩甘蔗,一年到头忙下来也剩不了多少。现在土地流转出去有了租金,在基地干活每个月还有固定收入,日子比以前好多了。”正在给沉香树浇水的村民陈大伯笑着说。
“随着人们对健康养生和传统文化的重视,沉香的市场需求在不断增大。无论是药用、香料还是工艺品领域,沉香都有广阔的应用空间。”贺女士十分看好沉香产业的未来前景,她边说边指向基地另一侧,一座沉香茶厂已经建成投入使用。
“基地现在种植的沉香树,部分已近三年树龄,再过两三年,便将迎来收获期。”贺女士介绍,届时线下加工车间将全面启动,除了已投产的沉香茶,沉香粉、沉香工艺品等副产品也将陆续推向市场。
如今,基地在驻岭北镇帮扶工作队和岭北镇人大的牵线搭桥下,计划用5—10年时间打造成集种植育苗、研发加工、销售、展示和文旅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基地。
相关
沉香树下养鸡
立体种植增效益
在沉香种植基地,除了连片的沉香树,林下的景象同样引人关注——成群的土鸡在树荫下踱步觅食。
沉香树从生长到结香需要漫长的等待,通常,从生长到结香最快也需要2—3年,而一般需要3—5年才能取香,若要结出优质的香料,则时间更长。在此期间,基地探索出“沉香+养殖”的立体农业模式,利用沉香树生长期的空间,养殖“沉香鸡”,让闲置资源产生叠加效益。
“像电白区观珠镇的‘奇楠飞凤沉香鸡’,就是在奇楠沉香林里生长的。”贺女士介绍起其他产区的成功案例,“它们的主食会啄食沉香树下的虫子,或啃食少量沉香树皮。一些养殖户通过精心调配食谱,让沉香鸡的风味更加独特。”
基地采用类似的养殖方式,让沉香鸡在林间自由生长。充足的活动空间、天然的食物来源,使得这些鸡肉质紧实,带着淡淡的自然清香。“这种养殖模式不仅让土地‘不空闲’,还能通过鸡粪为沉香树提供天然肥料,形成良性生态循环。”贺女士说。
文/图:李怡茜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