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佛山中考放榜之际,顺德区京师励耘实验学校的校园里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一批优秀学子凭借三年的勤勉沉淀与实践探索,总结出了一套套实用的学习心得。
一起来看看!
邓源:跬步千里,耘行不辍
邓源。 受访者供图
邓源。 受访者供图
学子邓源坚信“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她精准定位自我,将目标拆解成每日计划,结合每周总结与自省来调整节奏。在课堂上,她紧随思路,课后勤于追问,错题分类整理成了提分的宝典。课余时间,乒乓球、夜跑成了她的解压良方,让中考的征途不再单调和枯燥。
“校歌里的‘励耘少年当自强’伴我三载。”邓源感恩师长栽培,同时寄语学弟学妹:“坚守日常,终能踏过山海。”
谢沁恬:计划为舟,勤思作楫
谢沁恬。受访者供图
谢沁恬。受访者供图
学子谢沁恬始终以好奇为引,在知识海洋里稳步前行。她的秘诀是“每日小计划”:睡前敲定次日任务,背单词、整理错题从不含糊;遇惑必问,不让疑问堆积成山;考后复盘错题本,把失误变成阶梯。即便是在瓶颈期,她会通过听歌、散步来调整自己的状态,此外,课外书也会为她注入持续的热情和能量。
“感谢京师的老师们点亮方向,‘学习标兵’‘飞跃之星’的奖状是鼓励,更是动力。”她也想对学弟学妹说,“点滴积累,终会汇成星光。”
邓凯涵:锚定目标不松懈
邓凯涵。受访者供图
邓凯涵。受访者供图
学子邓凯涵用优秀的中考成绩印证“目标+方法”的模式充满了力量。他擅于拆分长期目标到每日小目标,同时课堂上专注标注疑点,再搭配错题本详细分析错因,此外,物理的学习还会结合生活实例与实验来理解原理。课余时间,羽毛球是他的解压好伙伴,初中学习劳逸结合、事半功倍。
“感谢京师的培育与恩师指导。”邓凯涵表示,只要明确方向,善用错题,自己的坚持终会开花。
廖宇彬:学会回顾要点,每日复盘
廖宇彬(右一)。受访者供图
廖宇彬(右一)。受访者供图
学子廖宇彬则选择用“勤奋”作为自己攀登中考大楼的金钥匙。他的学习安排井然有序,在课间回顾课堂知识要点,在晚修时间专攻难题,同时反复的背诵和温习,更是让陶渊明的“桃花源”、欧阳修的“醉翁亭”,在日复一日中更加浸润于心、牢记在脑中。每日复盘计划是廖宇彬的“必修课”,它清晰记录着每日任务的完成度,让每一步都扎实有力。
“感谢陈凤莲老师的鼓励,901班的温暖是我强大的后盾。”廖宇彬表示,在日常学习中把握住平凡时光,每个人都能迎来自己的春天。
吴雨恩:学会拆解任务,高效学习
吴雨恩 受访者供图
吴雨恩 受访者供图
学子吴雨恩把“因为相信,才能看见”作为自己的指引。她把升学目标拆解为每日任务:30分钟固数理,20分钟积单词。预习时带着疑问听课,课堂专注抓核心,课后及时温故。搭配着规律作息与运动,更让她精力充沛。
在吴雨恩看来,京师的课堂与恩师是一方沃土。她寄语学弟学妹,脚踏实地,信念会带着你遇见光亮。
撰文:张艳青
学校供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