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冈水头:潖江水畔绿意浓,乡村迈向“绿美富”

南方农村报  2025-07-17 19:48

夏日潖江,碧波荡漾,两岸绿树成荫,青山远黛与蓝天相映成趣。这条北江支流的源头,孕育着一座生机勃勃的岭南小镇——佛冈县水头镇。近年来,驻佛冈县水头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和当地镇村干部将乡村振兴与“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深度融合,在青山绿水间探索出一条以“绿”为底色、以“美”为标尺、以“富”为目标的发展道路。日前,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对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工作表现突出集体和个人给予表扬的通报》,驻佛冈县水头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荣获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工作表现突出集体,这一荣誉无疑是对水头镇“绿美富”发展道路的充分肯定。

水头镇为潖江的源头,故名“水头”

水头镇为潖江的源头,故名“水头”

村子美起来,笑脸多起来

走进潖江碧道,潺潺流水映着断桥花堤、绿树新桥,串起一幅悠然的岭南画卷。围绕断桥打造的花堤公园,如今已是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村民们沿岸散步、游客在江边戏水,欢声笑语不断。

“现在整个水头的绿化美化真的非常好,我们在外创业或打工的村民都说现在变化大、环境美,有空都会回来小住几天。”新联村书记黄泽炎感慨。近年来,水头镇统筹专项债,撬动社会资本,高标准推进美丽圩镇,建成示范村58个、特色村12个,新联村获评全国文明村,“江源水韵”乡村振兴示范带也获全市考核“优秀”。

如今,新联村老围屋焕然一新、新坣村荷塘莲叶田田、莲瑶村滨水步道清幽宜人、王田村光伏村道熠熠生辉……一个个绿美村庄串珠成链,构筑起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幸福环境。

新坣村荷塘 罗伟科摄

新坣村荷塘 罗伟科摄

产业绿起来,腰包鼓起来

丝苗米田地里,村民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村道上,一辆辆运输车在来回穿梭。在魔芋组培苗基地里,一株株魔芋茎秆粗壮、叶片青绿,长势喜人。另一边,高标准蔬菜种植基地里,茄子枝繁叶茂,棚外道路干净平整,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村民脸上。

位于铜溪村的深圳康捷公司魔芋组培苗基地 罗伟科摄

位于铜溪村的深圳康捷公司魔芋组培苗基地 罗伟科摄

立足“生态保育区”功能定位和区位优势,水头镇主动引入珠三角优质企业,发展以“绿色、生态、康养”为核心的现代农业、养殖业、休闲产业等。天聪华仁魔芋加工厂、大智农业科技高标准蔬菜种植、深圳康捷公司魔芋组培苗基地等重点项目陆续落地,水头国际医养中心、中核汇能光伏继续添砖加瓦,形成了“蔬菜为主、农产品精深加工、现代种植养殖、康养、光伏并举”的“一强多优”产业格局。

位于桂田村的广东大智农业高标准蔬菜种植园 罗伟科摄

位于桂田村的广东大智农业高标准蔬菜种植园 罗伟科摄

绿色种养之外,休闲康养产业正蓬勃发展。在新坣村,水头国际医养中心与背后的凤山森林公园相得益彰,打造全市首个“负氧离子疗愈花园”。

“世界卫生组织标准认为,当空气中负氧离子浓度每立方厘米高于1000-1500个时,才能称为‘清新空气’,我们这里最高时可达1.8万个。”水头国际医养中心主管宋静文介绍,医养中心集酒店住宿、膳食餐厅、医疗护理、农耕研学、亲子农场、登山绿道、休闲泳池等于一体,自2023年开业以来,已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带动村民“家门口”就业,越来越多群众共享产业红利。

水头国际医养中心

水头国际医养中心

在“荇竹里”民宿里,主理人杨晓莹忙碌着为住客准备荔枝木烧鸡,不时有新订单的提示声响起。她笑着说:“这一年,我们民宿的接待量是镇上常住人口的2.5倍。接下来,我们还会继续扎根这片土地,挖掘更多美好与大家分享。”

“荇竹里”民宿

“荇竹里”民宿

为更好地支持产业发展,工作队发挥农业银行派驻金融助理这一专业力量,深入调研走访,让金融“活水”助力当地产业发展。“今年以来,农业银行已向水头镇发放各项贷款共2200万元,用于支持产业发展。”工作队金融专员罗伟科介绍道。

山水绿起来,生态好起来

青山常在,绿水长流,是水头人最朴素的愿望。

近年来,水头镇持续推进污染治理、湿地保护、森林管护,守护好这片绿水青山。镇里实施圩镇雨污分流、污水处理、内涝治理等工程,建成农村污水处理设施52座,其中44座实现资源化利用,解决了内涝及污水直排的问题。曾经被污染的水龙尾铅锌矿区得到修复,下游数千亩农田灌溉水源得以保障。

潖江碧水碧波清澈,河道里鱼儿畅游,岸边湿地里白鹭成群。省级小微湿地示范点也在水头建成,成为青少年自然教育和生态研学的新去处。镇里还整合护林员、巡河员、网格员“三网三员”力量,17万亩森林得到有效管护。如今,无论是晨光熹微,还是夜幕降临,都能看见护林员巡山、志愿者清理河道的身影。

“这些鹭鸟比以前多了,水也干净了,环境变美了。”桂田村返乡青年黄梓彬指着河边成群的鹭鸟笑着说,现在生态变好、人气变旺、发展机会多,他也选择回乡创业。

桂田村风貌 罗伟科摄

桂田村风貌  罗伟科摄

晌午时分,几辆无人车正在从镇长者饭堂运送热腾腾的饭菜前往各个村庄,半年多来,已为特殊老人送出近7000人次爱心餐,最多自付3元。下午4点半,文化馆里“4:30课堂”开课,孩子们在志愿者辅导下做作业、画画、打篮球,笑声朗朗。

志愿者正在往无人车上搬运配送爱心餐 罗伟科摄

志愿者正在往无人车上搬运配送爱心餐  罗伟科摄

水头镇的绿美,不只是风景里的绿意,更是百姓心里的幸福。潖江碧道上散步的老人、断桥花堤公园里戏水的孩子、田间创业的青年……每一个笑脸,都是这片青山绿水里最生动的诠释。

在潖江,看得见青山绿水,也看得见幸福笑颜。一个更美、更富、更宜居的水头,正在悄然成长。

作者:吴晓翠

来源:南方农村报


编辑 赵启旭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