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大岭山举办“八个一”系列红色主题活动

作者 王颖 2025-09-04 12:12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作为东江纵队重要策源地和华南抗日根据地核心区域,东莞大岭山镇以“八个一”系列红色主题活动为主线,组织广大干部群众重温光辉革命历史,从伟大的抗战精神中汲取前行力量。

红色文艺:在历史叙事中激发情感共鸣

大型原创粤剧《烽火慈萱》连续两晚在大塘村广场上演,引发观众热烈反响。该剧根据李淑桓烈士的真实事迹改编,生动呈现了这位“东江游击队之母”送七个子女上前线、最终英勇牺牲的动人故事。

《烽火慈萱》不仅是一部文艺作品,更是大岭山系统挖掘本土红色资源的标志性成果。今年,“李淑桓红色故事”以民间文学类别入选东莞市非遗名录,成为全市首个纳入非遗保护的红色文化项目。

演出特意安排在李淑桓曾经战斗过的大塘村。观众置身于历史现场,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革命先辈崇高的家国情怀。

同样以艺术形式讲述历史的“星辉映耀岭山红”美术展,通过180余件美术作品和文献资料,构建起跨越80年的文化长廊。

展览分为“永恒的丰碑”“蒸腾的热土”“奔涌的蓝湾”三大板块,系统梳理了大岭山从抗战岁月到湾区新城的宏伟征程。84岁的本土艺术家张群炎耗时半年创作60幅中国画,将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与现代城市风貌融汇于宣纸之上。

沉浸体验:在行走课堂中传承精神

“穿越烽火岁月 传承东纵精神”亲子定向活动将红色教育融入家庭实践。80组亲子家庭通过打卡红色地标、聆听英雄故事、参与红色互动等八个维度的沉浸体验,让东纵精神在代际传递中焕发新的生机。

在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孩子们将参观转化为“寻宝之旅”;在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东纵知识你划我猜”“智获物资”等互动游戏,让革命历史可知可感。

“重走东纵路 岭邑传薪火”红色夏令营通过为期两天的沉浸式研学,让百名少年儿童深度触摸历史脉搏。“独轮车运粮”体验后勤运输的艰辛,“破译密码”感受地下工作的智慧,“战地投弹”体会战士们的英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环节,让抽象的历史变得真实可触。

深情讲述:在声音艺术中传递信仰

“重走抗战足迹 聆听烽火故事”主题沉浸宣讲活动创新采用情景式宣讲方式,在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十位来自不同领域的宣讲员围绕“大岭山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东纵司令员曾生”等主题,将历史现场变为生动课堂。

粤语讲古《红旗阵》展现岭邑文化魅力,小宣讲员郑策鹏以快板形式讲述儿童团长林树连的事迹,宣讲员罗慧娴分享祖孙三代守护红色记忆的传承故事……

“铭记历史 吾辈自强”红色诗歌朗诵晚会通过艺术化的声音表达,激荡起澎湃的爱国情怀。原创广播剧《火凤凰》再现李淑桓的感人事迹,《小英雄大眼仔》塑造了少年英雄形象,《百花洞战斗》重现东纵辉煌战绩。当《大岭山之歌》旋律响起,演员与观众齐声高唱,将敬意化作激昂赞歌。《血写的课本》《青春中国》等诗篇的朗诵,更让不少观众热泪盈眶。

“歌声嘹亮 历史回响”——红色歌曲党史课创新以音乐为载体,诠释百年党史。《保卫黄河》《游击队之歌》再现烽火岁月,《东江纵队之歌》《大岭山之歌》让本土抗战史更加鲜活,《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唱响未来希望。主讲人杨继春通过珍贵影像与深入讲解,让观众感受到“歌声承载的历史厚重”。

作为系列活动的高潮,《大岭山之歌》MV发布暨“歌声漂流”活动掀起大岭山全民传唱热潮。10余支合唱队伍深入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百花洞战场等历史现场,用歌声串联过去与现在。这首创作于1949年的战歌,从最初的战场传唱到如今的时代旋律,已成为大岭山人的精神图腾。

站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历史节点,大岭山人以创新的形式重温峥嵘岁月,从伟大胜利中汲取奋进力量。这片孕育了东江纵队的热土,正将红色基因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续写发展新篇。

南方+记者 王颖

通讯员 大岭山宣

编辑 黄新花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