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的除法|前海15载特别观察③

作者 张玮 2025-09-05 09:25

“除法”之于前海,是城区发展过程里难度最大但意义最深远的运算,其要义是“破除与通约”。

从金融制度改革到法律国际化,从港人港税到跨境执业,前海15年来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投资便利、贸易自由、金融开放、法律事务、科技创新、深港合作、“边境内”改革、数字贸易等8个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已累计在全国复制推广制度创新成果105项,连续四年位居全国自贸区制度创新指数片区第一。

“前海是中央顶层设计的改革‘试验田’,中国推动制度型开放的‘新平台’,高质量发展的创新‘策源地’。”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座教授、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认为,制度创新是前海的灵魂,其改革探索为全国其他地区因地制宜地开展制度创新提供便利。

破除壁垒“吃螃蟹”

一周前,富邦银行(香港)有限公司(下称“富邦香港”)获批在深圳前海筹建分行,引发坊间关注。

富邦香港是台湾总资产第二大、市值第一大金融控股公司——富邦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因看好大湾区巨大发展潜力以及前海跨境金融的制度优势,而谋篇布局。

无独有偶,波兰最大的综合性律所之一——波兰高柏歌岚律师事务所近日也获准在前海设立代表处。

该所擅长国际仲裁、商业诉讼及金融法律事务,在业界享有高度评价,是国内首家东欧律所驻华代表机构,将推动前海在跨境法律规则衔接、国际商事争议解决等方面的创新发展。

两大机构同时落子与前海坚持的制度创新密不可分,而金融和法治正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领域。

作为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前海在全国率先突破跨境贷以来,已实现“六个跨境”金融创新品牌,推进“金融支持前海30条”超九成落地,形成“不落地购汇”等14项全国“首创”“首批”成果。前海自由贸易(FT)账户跨境收支1.15万亿元,有效支撑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地位。

“前海取消了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允许外资银行优先参与跨境理财通、本外币一体化账户等,拓宽外资银行业务范围,可助力公司抢占市场先机。”2025年初,新加坡星展银行增资近16亿元入股深圳农商行,星展银行(中国)行长郑思祯直言此举的原因。

数据显示,前海金融业呈现出高速和高质量发展态势,增加值从2022年的208亿元增至2024年的492亿元,两年实现翻番,2025年上半年仍保持13.8%的增长态势。

法治更是国际公认的准则,前海很早就探索推进不同法系之间的衔接融合,从首创探索适用域外法审判机制到接轨国际的仲裁制度,从粤港澳联营律所到广东获准开展中外律所联营试点的唯一地区,不断突破制度壁垒。

“前海最大的优势和吸引力就在于,为外商投资提供了最优的营商环境,尤其在跨境金融、法律规则衔接等方面联通港澳、接轨国际。”万汇资本执行董事周光耀说。

目前,前海深港国际金融城已有503家金融机构入驻,其中港资及外资金融机构占比近三成,前海深港国际法务区则集聚法律服务机构265家,两大平台分别成为国内港资、外资金融机构集聚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和法律资源最集中、机构门类最齐全的区域之一。

规则衔接“一体化”

如果说“破除”是打破禁锢发展的制度壁垒,“通约”则是为了消除规则差异,实现一体化发展。

“冇(没)走样!”9月1日,前海创新教育集团前湾学校开学,这让香港许李严建筑师事务所主持建筑师严迅奇激动不已,因为这是全国首个由港企全流程参建的深港融合政府投资项目,亦是深港建筑工程领域规则衔接障碍破冰之举。

项目不仅打通了香港工程机构跨境资质备案、专业人员执业互认,还实践了符合港澳及国际通行规则的“建筑师负责制”和“三方责任主体”工程建设模式,可谓系统性破除两地执业壁垒。

类似的深港规则衔接融合也发生在其他行业:前海已实现香港注册建筑师、港澳税务师、港澳导游等26类专业人士无需参加内地职业资格考试,经备案(登记)即可在前海便利执业。

而对于更多港人,“港人港税”则更具有普惠性质。为破解内地个税和企业所得税税率比港澳高的现状,前海成立后不久即在财税领域进行制度创新,在全国率先实施双“15%”税率优惠。

2024年4月,前海将15%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扩展至扩区后全域范围,并明确在前海工作的香港居民,个税税负超过香港税负的部分予以免征。

“这是香港人在内地发展非常在意的核心问题,而且前海扩区范围也可享受,覆盖人群不小。”港区全国人大代表、中手游科技集团联合创始人、国宏嘉信资本创始人冼汉迪早在16年前就来深创业,他直言这些政策条件比他当年“好太多了”。

前海税务局税政科干部周芙敏也表示,在2024年度汇算清缴时,这项政策能为港人减免不少个税,成为港籍人才来深创业就业的吸引力之一,让港籍人才有了更大的择业和创业空间,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要素资源互联互通。

据深圳市财政局、市税务局消息,截至2025年7月10日,前海合作区已有173名香港居民享受个税优惠,减免税额约4056万元。

前海的“除法”,并非是对现有规则做修补,而是直面差异,力求破除制度障碍和消除标准差异,探索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为激活深度融合和能级提升做质的铺垫。

相关阅读>>>

前海15年的“加减乘除”

撰文:南方+记者 张玮

海报:招凤仪

编辑 王飞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