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无论是点外卖,
还是在外面餐厅吃饭,
大家都会下意识地对“预制菜”
多一个“心眼”。
有些商家会在显眼处表明
本店现烧现炒,
不提供预制菜,
那到底什么是预制菜?
《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
首次从国家层面明确预制菜范围,
对预制菜原辅料、预加工工艺等
进行了界定。
什么是预制菜,重点看这词
预制菜也称预制菜肴,是以一种或多种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使用或不使用调味料等辅料,不添加防腐剂,经工业化预加工(如搅拌、腌制、滚揉、成型、炒、炸、烤、煮、蒸等)制成,配以或不配以调味料包,符合产品标签标明的贮存、运输及销售条件,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
预制菜定义中强调“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加热是指将食品加热到可食用状态的过程,也就是简单复热;而熟制是指经炒、炸、烤、煮、蒸等将食品熟制后方可食用,如复合膜或铝箔袋装的鱼香肉丝、梅菜扣肉,带酱料包的冷冻半熟牛排等,通过加热就可以食用,这就属于预制菜。
这6类食品不属于预制菜范畴
如今进一步明确,这6类食品不属于预制菜。
净菜类:仅经清洗、去皮、分切等简单加工,未经烹制的净菜类食品,属于食用农产品。
主食类:速冻面米食品、方便食品、盒饭、盖浇饭、馒头、糕点、肉夹馍、面包、汉堡、三明治、比萨等主食类产品。
即食食品:不经加热或者熟制就可食用的食品,如罐头、火腿肠等,以及可直接食用的,如蔬菜(水果)沙拉等凉拌菜都不属于预制菜。
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连锁餐饮企业广泛应用中央厨房模式,其自行制作并向自有门店配送的净菜、半成品、成品菜肴,应当符合餐饮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但不纳入预制菜范围。
添加防腐剂的食品:预制菜肴在烹制过程中一般不添加防腐剂,主要依靠先进的贮存和加工技术,可确保在不使用防腐剂的情况下保持较长的保质期。
散装食品:预制菜是经过工业化、标准化生产的预包装菜肴,散装食品不属于预制菜。
中央厨房模式与预制菜有区别
在连锁餐饮业中,商家广泛应用中央厨房模式,制作的是净菜、半成品、成品菜肴,其实是不属于预制菜,可以简单理解为“备菜”。
某些预先制作的菜式,比如包点、牛肉丸、糯米鸡,还有不可能迅速泡发开的海味干货等,因为无法即点即制作,所以多是需要提前准备,即点即蒸的半成品,可能会被大家误解到预制菜范畴,其实不然。
预制菜虽经过工业化预制,但仍属于菜肴范畴,食品添加剂“非必要不添加”“在达到预期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的使用量”已经逐步成为行业共识。预制菜在生产、贮存、运输、销售过程中,对环境、温度、湿度、光照等有较高要求,应当加强全链条食品安全风险管控,不同类别预制菜应严格符合相应的冷冻冷藏等条件要求,以保障食品安全。
也希望各大餐厅如果使用预制菜需明示,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图片已获授权,转载有风险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