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年中职,就能直通本科,中职学生迎来了升学新赛道?
今年5月,广州市招考办发布中考填报志愿工作相关通知。其中,第一批次中新增的“中本贯通”招生计划引起关注。
“3+4”中本贯通(下称“3+4”)是指中职学校与本科高校“3+4”七年一体化中本贯通培养改革试点。学生在中职学校学习3年后进入对应本科院校学习4年,毕业后获全日制本科文凭。
政策出台后,有人说,报考“3+4”的孩子不用“卷”高考了,有机会直接拿到本科院校的入场券?但事实上,这一序列学生仍须参加转段考试,考试合格后方可进入本科院校。换句话说,不是每一个“3+4”的孩子最终都能拿到本科学历文凭。
“3+4”模式落地广东,有何特色?目前开设“3+4”的院校有哪些?试点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南方+记者采访职业教育专家和相关中职学校负责人,解读此次试点将如何架起职教“立交桥”。
“3+4”仅对应届生开放,设有退出机制
“3+4”政策出台早有信号。
今年年初,广东省教育厅出台文件,明确提出决定从2025年开始“3+4”试点。业界普遍认为,这是广东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一次尝试,有利于更好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
事实上,在扩大职校生的升学途径上,广东探索多种方法:如“3+证书”“中高职三二分段”和“自主招生”。这一次的“3+4”试点学制是由试点本科高校牵头制定和实施试点工作方案和人才培养方案。
“3+4”中本贯通学生培养模式
“3+4”中本贯通学生培养模式
根据公开培养方案,试点中职学校将设立“中本贯通班”,依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3年后学生参加转段考试,分项考核公共课程、基本素质、专业能力三个部分,并进行综合评价,合格后进入对应的高等院校学习。
报考“3+4”试点班后,就能直通本科?对此,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校长黄艳介绍,学生3年后仍需通过转段考试才能进入本科院校。在中职阶段学生有转学或转专业等退出机制,但不得再转回“中本贯通班”。而进入本科阶段后,学生原则上不得转学和转专业。
需要注意的是,转段时,已被“3+4”试点本科学段录取的学生不得参加其他类型的高校招生考试。如未被录取,获得中职毕业证的学生可通过其他方式升学。
目前,根据广州市教育局规定,考生可填报2个学校志愿,每校只有1个专业;只有应届初中毕业生才可以填报,往届生、经批准的港澳台或国外来穗升学生不能报考。
专业设置以理工科为主,聚焦“制造业当家”
在广东,不少中职学校已开始布局“3+4”,并以此作为今年最大的招生亮点。
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广东已有不少于7家中职学校发布了试点计划。对接本科院校包含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广州航海学院、韩山师范学院、岭南师范学院等,其中包括前两年升本的2所职业技术大学。
目前部分中职学校公开招生简章中公布“3+4”试点计划(不完全统计)
目前部分中职学校公开招生简章中公布“3+4”试点计划(不完全统计)
从设置专业来看,主要包括机电技术应用、汽车维修、计算机应用和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等专业,直面市场需求,避免学校“一头热”。
专业设置颇有讲究。广东“3+4”试点专业设置聚焦“制造业当家”,以服务国家和广东省重大发展战略为主,不仅市场需求量大,职业技能要求较高,而且培养周期长、适宜从中职阶段开始培养。经过了长达7年的培养,这一批学生既有理论基础,也能有很强的动手能力。
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校长巫兴宏认为“3+4”的人才培养应遵循一个原则——中职阶段以夯实技能基础为目标,本科阶段以深化理论与创新能力为重点。
下一阶段,在试点过程中,学校将在课程设计、资源共享、管理联动的基础上,与本科院校共同进行全过程教学质量监控、全周期学业评价,特别是针对学生的基本素质、专业能力等方面研究制定、实施可量化、有标准的考核办法。
巫兴宏建议,一些认同成绩合适的学生如果对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职业规划有清晰认知,而且认可职业教育,可选择“3+4”贯通培养项目报读,不可盲目报考。
从“层次”到“类型”需系统转型
“3+4”不是新鲜事,也受到了家长的热捧。早在10年前,全国就有山东、福建、云南、贵州、重庆、浙江、上海等省市率先尝试“3+4”中本贯通。不少学校超过第一批最低控制分数线。例如,2024年福建福州一考生以740分报考中职本科“3+4”贯通培养(总分800分)。
热度不低,不代表就能回避问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赵志群长期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学与科研,他认为,在多年实践中,中本贯通在课程衔接、培养评价体系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希望广东能够探索出比较成功的职业教育制度”。
家长的一大疑惑便是中职与本科阶段课程如何衔接。对此,黄艳介绍,中职阶段学校开设通识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综合能力课程三大类,针对性强化优化学生文化课水平达到本科录取标准,语数英教学课时从每周2节提高到4节。也就是说,中职三年期间,“3+4”的学生承担的学业压力可能会比较大。
黄艳还是非常看好“3+4”的试点实践。她认为,一方面从人才培养模式来看,贯通培养通过长周期、一体化的教学设计,既避免了中职与本科课程重复,也能解决技能培养断层等问题;另一方面,中本贯通试点打破学历“天花板”,给予学生明确学历上升预期。“能吸引更多学生主动选择职业教育,形成技能成才与学历提升双轨并进的新格局。”她说。
这些年来,作为职教大省的广东,通过设置职业技术大学、试点中本贯通,正在打破职业教育的“天花板”,让职业教育成为一种“类型”而非一个“层次”。
打破“天花板”之后,赵志群思考得更多。他认为,一方面,当前职业院校招生选拔标准仍基于中考、高考等学科考试成绩而非职业技能、职业适应性的评价,不能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应建立一套职业人才筛选体系,提高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要求;另一方面,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职业技术大学,应采用有别于传统本科的考核认定标准,让企业真正参与到人才培养的框架之中,赋予企业在人才评价过程中更多的话语权。
南方+记者 马瑞婕 陈理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