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深圳实验学校在中学部校园举行“芳华四秩,励精逐梦”建校40周年暨健全人格教育成果展。来自全国的数千名校友回到母校,共叙情谊、共话未来。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杰曼诺夫,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蒋宇扬,深圳市政协副主席吴以环等参加活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46所高校发来贺信。
本次活动还通过线上直播方式,面向社会各界展示深圳实验学校建校40周年的成果。
校友回“家”,40载师生情不老
在活动现场,南方+邂逅了初高中均就读于该校的2010级校友林同学和黄同学。“看到学生们年轻的面孔,我觉得朝气蓬勃。”林同学指着教学区笑说,“小卖部没有了,其他变化不大。”
谈到求学岁月,二人最先想到的是体育课。“高老师带着大家运动的那股活跃劲儿至今难忘。”林同学说。黄同学则回忆起在校交响乐团的经历:“每当看到乐团的演出消息,就会想起当年排练的日子。”他说,“自己高三毕业那年错过了乐团赴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的机会,这始终是心里的小遗憾。”
如今,两位校友一人从事餐饮行业,另一人成为建筑师。对母校的眷恋让他们赶回“家”,参加本次活动。
在“四有好老师”展示区,林新武的身边很热闹。他已在学校任教37年,多批毕业生主动前来与他打招呼。他感慨道,见到学生“长大了、成熟了”,胜过千言万语。面对记者,他用朴实的话语理解母校四十载教育基因——守规有序、育人务实。“肯下功夫去学、脚踏实地去做,会得到家长、学生、社会的认可。”
活动现场频频出现师生久别重逢的惊喜场面。03届校友叶晓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言语中满是对恩师的怀念与感恩。采访前,他在长廊与当年的历史老师意外重逢,“已经加了微信,以后还能常联系。”短短几分钟的对话,映照出深实验师生之间跨越时光的情感纽带。
从“一校三部”到“十部一园”,健全人格教育全景呈现
成果展以“健全人格教育”为主线,系统呈现学校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基础的健全人格教育模式。
进入校门,六十余位院士题词和众多高校、中小学来信呈现于眼前,题词贺信字里行间,凝结着社会各界对深圳实验学校的深情厚望。
走进“时光走廊”,一幅幅珍贵影像串联起学校从1985年创办时的“一校三部”(小学、中学、幼儿部)到2024年形成“十部一园”办学格局的跨越式发展。2003年挂牌成立的深圳实验教育集团,如今已在福田、南山、龙岗、光明、坪山及潮州饶平等地设校,优质教育资源向外辐射,成为深圳市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样板。
室外长廊展示了深实验已签约的校企合作项目清单。作为深圳市基础教育的排头兵,“校企合作”“科创教育”是深实验立足未来、面向学生长远发展的创新育人模式。校企合作项目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还推动了教育资源的共享与整合,形成了深实验“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近年来,深实验学子在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全国中小学创新创造大赛等赛事中斩获90余项国际奖项。
庆典大会五大篇章致敬“实验精神”
当天下午的庆典大会在校管弦乐团《红旗颂》中拉开序幕。专题片《脊梁的追求》回顾了学校四十年办学里程。
深圳市实验学校党委书记夏育华在致辞中表示,未来的实验将深化“发展才是道理,课堂才是阵地,学生才是中心,服务才有尊严、合作才能共赢”的“五才”办学方略,引领教育先行示范;还将以“双高联盟工程”培育未来脊梁,让每个实验学子都有目标都有榜样都去“争做国家栋梁”。
首届毕业生、校友会会长马国宾发言:“今天我们以实验为荣,明天实验将以我为傲。”他提议校友积极参与母校建设,“唯有传承实验文化,才能让这个大家庭始终凝聚”。
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肯定实验学校“全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示范窗口”地位,期待双方深化人才培养合作。他号召:“让我们携起手来,以教育强国为使命,以协同育人为纽带,共同回答钱学森之问,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育更多追光者与造物者。”
随后,师生校友以五大篇章进行汇报演出:高中部情景朗诵《对话1985》、小学部节目《我是一颗实验的种子》、幼儿部歌舞《宝宝回家》、初中部音乐短剧《我的梦管家》、以及校友与退休教师合唱等轮番登场,展示“奋斗—行动—超越—实验—向未来”的主题。
演出结束后,校友与教职工足球友谊赛、篮球友谊赛以及初中、高中篮球赛四场球赛同时打响。多位毕业生与在校教师并肩作战,吸引不少师生助威。比赛不仅增进了校友与母校的情感联结,也凸显深实验“人格健全”的教育理念。
四十年栉风沐雨,深圳实验学校已培养出大批各行业领军人才;在新时代背景下,学校将继续深化人格教育、创新教育,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教育高地建设。随着校歌《实验之路春常在》再度响起,这所与特区共同成长的学校在新时代的起点上翻开了新篇章。
撰文:陈静文 杨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