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五一节期间深圳城市里涌动着节日的喧嚣,位于龙岗区吉华街道的的深圳市国防教育训练保障基地,全体值守人员正以另一种方式诠释“劳动”的意义。
据基地政工部负责人介绍,今年基地五一值守突出"科技减负、人文增效"理念,通过搭建智慧值守矩阵、建立弹性轮岗制度、设置家庭关怀专员等创新举措,让传统值守焕发现代化新貌。
5月3日,在值班室值班备勤的刘斌部长表示:"新时代的坚守既要传承奉献精神,更要善用创新思维。基地正探索构建有智慧、有关怀、有效率的现代化勤务体系,让每位坚守者都能找到职业价值与人文温度的最佳平衡点。"
夕阳西斜,刘斌即将开始第3次营区巡查。他的背包里装着红外测温仪、应急通讯记录本,巡查路线需跨越3个陡坡。行至后山边坡时,他驻足检查新安装的智能靶场监测仪——这些去年底启用的“电子岗哨”,已将人工巡检频次降低60%。“我们仍坚持‘人机协同’,看现场测数据,看细节,枯枝落叶也可能是隐患。”刘斌说道。
晚上8点的值班宿舍楼,刘斌仔细核对第二天的“个性补给清单”:监控室需要提神茶包,申请便携式驱蚊贴,还有职工的定制餐食需求,手账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岗位的特殊需求。
“国防教育不仅是课堂上的授课,更是日常坚守的无声示范。”他指着电子屏说:“这些静默的身影,本身就是最生动的国防教育课。”
据介绍,今年五一值守期间,深圳国防教育保障基地首次试行“模块化协作机制”:将值守力量划分为监测预警、应急响应、生活保障等6个模块,既保持专业分工,又实现灵活联动。
南方+记者 曾子航
通讯员 刘斌
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编辑 张秉仁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