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亿人患有这种病,很多人却从未听过它的名字

广东卫生在线 2025-11-20 10:50

有这样一种疾病

在中国的患病人数已近1亿

每年约92万人因此丧生

致死人数甚至超过肺癌

是继心血管疾病、癌症之后的

第三大健康杀手

更可怕的是

相较其高患病率与高致死率

很多人却从未听过它的名字

——慢阻肺

11月19日是世界慢阻肺日

今年主题是

“呼吸不顺畅,当心慢阻肺”

为你揭开慢阻肺的真相

吸烟是慢阻肺最大风险因素

慢阻肺全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呼吸异常症状和不可逆气流受限,通常与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有关。

慢阻肺在全球致死原因中高居第三,但其诊断率却极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主任刘来昱表示,对于出现呼吸困难、气短,或持续超过8周的慢性咳嗽、咳痰的患者,若同时存在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史或相关危险因素接触史,均应考虑慢阻肺的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吸烟是慢阻肺最大风险因素。“当烟草烟雾进入肺部,烟雾中的有害物质会直接损伤气道黏膜,引发持续性炎症反应,这正是慢阻肺发生发展的核心机制。”刘来昱说。

研究表明,吸烟者发生慢阻肺的风险是非吸烟者的3~5倍。烟草烟雾首先灼伤气道内膜,导致负责清洁的纤毛倒伏失效,同时激活炎症反应,逐渐破坏支撑气道弹性的肺泡壁,最终形成“肺气肿”。

除了戒烟、控烟,南方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主任医师赵海金提醒,活动后若气短程度明显超过同龄人,甚至在平地走路、做简单家务时都感到呼吸费力,别再简单地把上楼气喘、走路吃力归咎于年纪大或疲劳,这很可能是慢阻肺的重要警报。

数据显示,如今我国40岁以上成人慢阻肺发病率已高达13.7%,60岁以上人群中每4人就有1名患者。然而,逾九成患者对自身患病情况毫不知情,多数人往往等到病情急性发作送进医院,才发现患上慢阻肺。而这时,通常已是重症。

慢阻肺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赵海金表示,40岁以上、长期吸烟或接触油烟粉尘的人群出现“气短”,建议尽早到呼吸科做肺功能检查,这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

治养结合,中西并重,可使呼吸更顺畅

《素问·五脏生成论》说:“诸气者,皆属于肺。”肺非常娇嫩,不耐寒热侵袭。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任玺介绍,长期吸烟、接触油烟粉尘等“外邪”,会损耗我们的“肺气”,导致气体宣发肃降失常,就像一台动力不足的鼓风机,无法有效换气,久之则形成“本虚标实”的咳、痰、喘。

一旦确诊慢阻肺,坚持长期、规范使用吸入药物。许多患者仅在气促时用药,稍缓便停,这会导致病情在不知不觉中加重。

“治养结合,中西并重,可使呼吸更顺畅。”任玺支招中医特色疗法:

  • 呼吸康复:练习“缩唇呼吸、腹式呼吸”,能有效锻炼呼吸肌,帮助排浊气。

  • 辨证调养:内调可用喘咳1号方、平喘固本汤、扶正固本膏等中药;外治可用悬空灸、咳喘疾病推拿等方法,扶助正气,减少急性加重。

  • 生活调护:戒烟是首务,其次是注意避免粉尘油烟,接种流感/肺炎疫苗,适度有氧锻炼(如太极拳、八段锦),饮食均衡。

最后提醒

关爱肺健康,不能只凭感觉

一次简单的肺功能检查,一个简单的问卷

能为大家的呼吸健康赢得先机

▼▼▼

一次简单的肺功能检查

建议以下高危人群及早进行一次肺功能检查:

年龄≥40岁或35岁及以上,且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一)吸烟及二手烟暴露者

(二)儿童期反复的呼吸系统感染者

(三)接触粉尘及有害气体者

(四)常暴露于生物燃料、厨房油烟、空气污染等环境中者

(五)有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症状者

一个简单的问卷

记者 | 薛平世

通讯员 | 屈理慧 陈昉 彭逢美 朱钦文

编辑 | 任君飞  责编 | 贺依茜

审核发布 | 李楠楠

部分来源 | 国家应急广播 人民网科普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