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将近,气温逐渐升高,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
据不完全统计,在青少年意外伤害致死的事故中,淹溺事故堪称“第一杀手”,家长的看护和安全教育是孩子最好的“护身符”。
为了守护孩子们的生命安全,南方+开平频道联合开平市教育局,对2025年开平市溺水易发点(截至2025年6月)进行提醒。
这些溺水“黑点”分布在开平各个区域。其中,金鸡镇14处,马冈镇10处,沙塘镇10处,塘口镇10处,龙胜镇8处,长沙街道8处,赤水镇5处,大沙镇3处,水口镇3处,三埠街道2处,赤坎镇2处,苍城镇2处,翠山湖管委会2处,月山镇1处,百合镇1处,蚬冈镇1处。
请各位师生家长高度重视,注意防范。
开平溺水黑点分布情况。
开平溺水黑点分布情况。
与此同时,南方+梳理了夏季防溺水安全提示和相关救助及自救知识,一起来学习。
哪些情况容易导致溺水?
1.不了解水性,对自己的体力和游泳能力缺乏正确估计,进入水中便可能导致溺水。
2.即使是习水性的人,未做充分准备活动,下水后突然遭受冷水的刺激,或者游泳的时间过长,体内的二氧化碳丧失过多等原因也会在水下出现四肢痉挛、抽搐,导致失去自主能力而下沉。
3.安全意识淡薄,在非开放的水域游泳,四肢可能会被水底的水草缠绕而导致下沉,或者陷入泥沙而失去控制能力。
4.在水中互相嬉戏、打闹,发生意外后又惊惶失措,导致溺水。
5.身体不好,患有心脏病、贫血、癫痫及其他慢性病的人,可能在游泳中因冷水的刺激而引起旧病复发,从而导致溺水。
警惕溺水高风险地点
不了解水性,对自己的体力和游泳能力缺乏正确估计,不同年龄段儿童溺水发生的高危地点不同:
4岁以下儿童的溺水高发地点主要为家中蓄水容器,如水缸、浴盆等。
5—9岁儿童溺水高发地点会涉及水渠、池塘和水库等。
10岁以上儿童活动范围更大,主要为池塘、湖泊和江河等。
防溺水牢记这些“不准”“不要”
防溺水 “不准”
(一)不准私自下水游泳。
(二)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三)不准在无成人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四)不准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五)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六)不准不熟悉水性的学生擅自下水施救。
防溺水“不要”
(一)不要在没有家长陪同下私自下水游泳。
(二)不要在设置有警示标识的水域游泳。
(三)不要在没有安全保障的地方和野外水源游泳。
(四)不要在上下学途中和假期在水源周边戏水。
自救措施请牢记,危急时刻能救命
不会游泳的人溺水如何自救?
1.尽可能让身体浮在水面上,等着别人施救。
2.如果周围有可以抓、拉、扶的东西,迅速抓住,借力浮出水面。
3.如果没有可以抓的东西,就要靠一定的技巧自行浮起来。
4.换气时,呼气要浅,吸气要深。
5.有人来救援时,一定要听救援者的指挥,不要猛拽救援的人。
会游泳的人遇突发状况如何自救?
抽筋:腿抽筋,尽快游到岸边或抓住附近的漂浮物;如无法继续游,深吸一口气潜到水下,努力把脚掰直,再努力往外踹,尽量让腿蹬直,用力直到抽筋慢慢缓解;手指抽筋,马上手握成拳,反复抓握,然后用力张开,直到不再抽筋。可仰面漂在水上。
呛水:尽量踩水,将头部露出水面,就能减少再度被水呛到。有规律地踩水一段时间,让自己冷静下来再采取其他措施。
遇到漩涡:尽量让自己身体平躺在水面上,然后用最为常用的游泳方式顺着漩涡的方向快速游出去。
被水草等缠住:不要拼命挣扎、乱踢乱蹬,否则会让水草缠得更紧。若附近有人应尽早求助,抓住可抓的东西,让身体浮出水面。若没有,最有效的办法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解开水草。
如发现有人溺水要大声呼叫,尽量呼喊更多人来帮助,同时拨打报警电话,寻找救生圈、木板、竹竿树枝等抛向溺水者,救人时要趴在地上降低重心避免被拉入水中,没有专业的救援技巧,千万不可贸然下水施救。
特别提示:未成年人不具备直接救人能力,严禁下水或手拉手救援。即使采取智慧救援,也要以保障自身安全为前提。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
加入南方日报、南方+开平读者群
第一时间掌握最新消息动态
采写/制图:南方+记者 申红洲
通讯员 周宝炽 谢紫晴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