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关于开展“察民情惠民生助力百千万·人大代表在行动”集中履职月活动方案》,近日,陆丰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市镇(街)人大联动解难题、同题共答促发展,统筹组织全市各级人大代表锚定“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目标任务,集中开展履职活动,选取全市第一、二批“典型村”,聚焦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风建设、乡村治理、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开展全域典型村培育建设情况专题调研,精准助力加速推进“百千万工程”。
一线问诊:实地调研直击发展痛点
夏日的陆丰乡村,处处涌动着发展的热潮。连日来,各代表小组深入博美、河东等镇,围绕产业发展、乡村治理、土地整治等六大领域展开“解剖麻雀式”调研。
在博美镇蛟溪村,长东河畔新建的党建灯塔公园里,游客们沿着观光河堤漫步打卡;山坡上的香水柠檬园飘来阵阵清香,村民正忙着烘干新一批柠檬片。代表们发现香水柠檬、百香果种植虽初具规模,但烘干加工能力不足,产业链条薄弱;新建的灯塔公园缺乏长效管护机制,生态保护存在隐患。而在河东镇青山村的荔枝林间,“股票树”上红艳艳的果实压弯枝头,中荔集团的技术人员指导农户进行智慧化管护。代表们揪出更深层次矛盾:部分农户对“股票树”模式持观望态度,“一树一股”的集约化生产遭遇劳动力短缺瓶颈。
“荔枝品种老旧、分散种植难成规模,好果子卖不出好价钱。”调研期间,一名果农向代表们道出产业升级之困。
破局之道:代表建言激活乡村动能
针对蛟溪村的发展短板,人大代表开出“联动药方”:“必须将灯塔公园与种植基地串联成线!”
建议迅速转化为行动——村里引入专业运营团队,设计“灯塔观光—柠檬采摘—河上泛舟”精品路线;同时扩建烘干车间,开发柠檬茶、百香果酱等深加工产品。“明年我们计划扩大百香果种植,游客既能采摘鲜果,也能体验果酱制作。”村干部指着挂满藤蔓的黄金百香果信心满满。
面对青山村荔枝产业的困局,河东镇人大综合代表意见,建议整合零散林地,在青山、大屯等村连片改造600亩智慧果园,通过无人机巡航监测、水肥一体化系统大幅降低劳动强度,吸引更多外出务工青年返乡创业。
近年来,在人大代表的积极参与下,河东镇荔枝产业迎来“三级跳”:中荔集团引进十大优质品种,嫁接改造老果园;建成荔枝冻干生产线,延长保鲜期至18个月;依托“12221”市场体系,20多吨荔枝首次出口日本、新加坡。“以前黑叶荔一斤卖1块多,现在‘迟美人’出口价30元!”果农老蔡笑着擦去额头的汗珠。
“人大代表的脚底沾满泥土,惠民的答卷才能写满幸福。”一名参与调研的人大代表在笔记中写道。此次专题调研为助力“百千万工程”理清了思路,明确了方向,接下来,代表们将继续以监督之力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让人大代表的履职足迹与百姓期盼同频,切实助推“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建设出实绩见实效。
南方+记者 陈欣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