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赤坎华侨古镇,打开讲好新时代广东文明故事之窗

作者 张婧媛 2025-01-06 19:46

试运营两年后,1月6日,位于江门开平市的赤坎·广东华侨国际旅游度假区(下称“赤坎华侨古镇”)正式开业。这是广东省重点建设项目,也是江门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平台的重要载体之一。

旅游活动本质上是精神文化活动。如今,赤坎华侨古镇这一宝贵精神财富重焕生机,离不开江门在精神文明建设上的不懈努力与探索。近年来,江门持续擦亮世界遗产的代表地、华侨文脉的传承地、文明形象的展示地、文旅融合的标杆地等10张城市文化名片,系牢华侨与家乡之间的情感纽带,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大平台。

同时,江门坚持塑形铸魂并举,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在构建多元乡村文化空间体系上取得了突出成绩。特别是在赤坎华侨古镇保护开发过程中,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整合联动周边镇村资源,打造了先锋天下粮仓书店、新华“悦读空间”等彰显时代特征和文化创意的新型文化空间,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了有力支撑。

围绕精神文明建设如何赋能“百千万工程”等课题,江门赤坎华侨古镇的探索给全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带来哪些启发?在赤坎华侨古镇开业仪式上,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陈晓建提出了三个观点。

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陈晓建一行在江门开平调研文旅产业发展情况。

一是深入贯彻新思想,进一步树立文化保护传承标杆。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继续把华侨文化资源保护好、利用好、弘扬好,系牢华侨与家乡之间的情感纽带,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大平台。

二是主动满足新需求,进一步优化乡村公共文化空间。要围绕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满足群众高品质、多样化文化需求为导向,加强规划布局,整合优质资源,着力营造更多有特色、有品位的乡村文化空间,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三是不断增强新活力,进一步打造文旅融合发展范例。要在引入大项目上下功夫,在深挖侨乡特色上做文章,积极培育“文旅+”生态、农业、研学、美食等新产业新业态,建设一批“吃住行游购娱”要素齐全的文旅村镇,打造精品乡村旅游线路,形成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文旅产业品牌,积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高地和“百千万工程”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区,为广东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贡献力量。

“要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努力把赤坎华侨古镇打造成为集岭南文化、华侨文化、乡村文化于一体的展示平台,成为讲好新时代广东文明故事的重要窗口。”陈晓建表示,接下来,要按照省委“1310”具体部署,聚焦重点任务,强化“一盘棋”观念,结合“百千万工程”、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等重点工作,继续深入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提供有力支撑。

近年来,江门、开平两级党委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创新运用“资源+资本+智力”的合作模式,统筹推进古镇的整体保护与活化利用,相关工作经验入选国家治理创新经验(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典型案例,赤坎华侨古镇项目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推进文化保护传承的生动实践、打造乡村文化空间的具体举措、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有益探索。

南方+记者 张婧媛

编辑 钟惠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