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两会观察④│全运会要来了,光明区如何抢抓机遇实现城市再生长?

作者 柳艳 2025-03-03 15:45

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

在今年的光明区政府工作报告中,用了专章来阐述要“坚持‘办赛事就是办城市’理念,以承办‘十五运会’为契机加快打造高质量高颜值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区。

在光明,看世界。让世界,看光明。这场重磅的赛事,将会为光明走向全国、连接世界打开新的窗口。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几个问题:为什么是光明?将给光明带来什么?光明又该如何抓住这波流量?

承接重任,光明有底气

先来回顾下前段时间火爆的2025亚足联中国U20亚洲杯。

2月12日,2025亚足联中国U20亚洲杯开幕式和“中国vs卡塔尔”揭幕战在光明区激情上演。此次,光明区承接了共11个国家的12场小组赛、3场四分之一决赛、1场半决赛。

U20比赛现场 市足球协会供图

U20比赛现场   市足球协会供图

国际性足球大赛能在光明打响,得益光明的厚积薄发。

位于光明的深圳市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体育场,拥有7片11人制足球场、3片5人制足球场。U20大赛能在光明打响,充分说明了其具备承办国际级大赛的专业性。

对于深圳来说,2025是体育大年。其中,光明赛区将承接十五运会足球(男子20岁以下组、男子18岁以下组)、马术(三项赛、盛装舞步、场地障碍)、自行车(自由式小轮车、竞速小轮车)竞体项目。

光明农场大观园内的马术比赛

光明农场大观园内的马术比赛

场地多、比赛多,光明将迎来又一个高光时刻。

能一口气承接这么多专业赛事,得益于近年来光明区大手笔投入到“户外运动之区”建设。目前区内的5个全运会办赛场馆(地),包括深圳市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光明国际马术中心、科学公园马术越野赛道、竞速小轮车场地、虹桥公园BMX自由式小轮车场地,都是这种布局建设之下的硕果。

布局之下,静水深流。

有空间生态的殷实家底。光明区一半田园野趣,一半都市繁华。郊野径规划超过200公里,骑行径规划超过120公里。建设拥有各类公园279座,公园总数全市第一。还先后建成一批虹桥公园、明湖城市公园、科学公园(北翼)等具有名片效应的精品公园,凭借高颜值、高辨识度屡屡出圈。今年全运会自由式小轮车的比赛场地,就坐落在虹桥公园的绿水青山之间。在光明,运动、自然、人文、科技等融汇于一体的城市气质,将给人们带来难得的体验。

凤凰城商圈

凤凰城商圈

有源远流长的文化氛围。光明农场大观园马场历史悠久,曾经举办过不少马术比赛,吸引了一大批专业级选手现场“对决”。在足球方面,2021年6月,国家体育总局公布首批全国县域足球典型名单,确定了101个全国县域足球典型,其中广东省有三个,光明区就占得一席。

有硬核制造的产业积累。光明区还拥有喜德盛这样本土培育的中国自行车行业龙头企业,常规性开展高水平、国际级自行车赛事,对以产业联动赛事、以赛事促进产业进行了积极探索。

可以说,承接全运会重任,光明有积淀有底气。

塑造城市,光明有目标

办赛事就是办城市。

越是高规格的赛事,散发的热力就越多,吸引的流量就越多。

可以预见,届时“田园里的科学城”将展现在更多世人眼前,他们会惊讶地发现,这里不仅有深圳奋斗的激情,还有大都市难得的“诗和远方”、城市烟火气。人们向往的张弛有度、能激发创意的氛围感,原来在光明唾手可得。

虹桥公园

虹桥公园

流量也是生产力。光明的文旅消费市场,将激起一池春水。

但对光明区来说,承接全运会,是机遇,也是挑战,将接受从办赛能力到服务能力、从硬件到软件的多维考验。

对于这一点,光明区有明确的认知和清晰的部署。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光明区提出,要突出以赛营城、以赛兴城,全面提高城区规划、建设、治理水平,更好展现光明的魅力、活力、动力和创新力,全面促进文商旅科融合发展。

让颜值变得更美。除了高品质建成光明国际马术中心、马术越野赛道、竞速式小轮车、自由式小轮车等比赛场地外,还将推动城区环境面貌实现从局部提升到全域蝶变。

让生活变得更好。除了建成投用、启动建设更多高端文体设施,打造一批“小而美”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加大高品质文化供给,还将着力构建“2+37”商业布局,打造东部凤凰城、西部红花山两大超级商圈和 37 个便民生活圈。

让运动变得更燃。2025年,将重点打造“骑行运动之城”,实施休闲骑行道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完成 65公里高等级休闲运动骑行道专项规划并纳入全市骑行道体系,高标准建设 25 公里光明中心环线和大学环线,开工建设茅洲河骑行道。精心培育赛艇、马术、足球、攀岩、徒步、微跑等户外运动品牌,推动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打造“户外运动之区”。

让产业变得更强。探索“体育+”发展模式,做大做强赛事经济。重点培育研学经济、演艺经济、露营经济,依托大科学装置设施、虹桥公园等资源,推出一批科技、研学、时尚、工业、艺术、生态等主题旅游线路。

让城市变得更暖。突出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结合全运会服务保障工作,大力提升市民个人素养和城市文明,进一步健全文明建设工作机制。

7年前,凭借着光明科学城的落子,光明区迎来了黄金发展期,实现了城市能级的火箭式跃升,催生了城市形态的翻天覆地变化。

现在,新的机遇又摆在面前。如何以赛事之名,抢抓住又一次城市向上突破的机遇,是光明面临的新考卷。

期待和相信光明会交出一张高分“答卷”。

撰文:柳艳

编辑 史航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