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两会·权威访谈|莫伟鸣:聚焦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安居宜居期待

作者 谢麦诗;龚名扬;孙沛川;郑家琪;王颖 2025-02-28 16:59

在东莞两会期间,东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莫伟鸣在接受南方日报、南方+专访时表示,2025年,东莞全市住建系统将聚焦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工程建设高水平安全、住房安居高品质供给,守牢安全发展底线,努力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更大作为。

南方日报、南方+:过去一年来,东莞市住建局在各项工作中取得了怎样的成果,有哪些工作亮点?

莫伟鸣:2024年,东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稳步推进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

树典型、促提升,“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城镇建设提质加速。深入推进农房风貌提升行动,进一步规范农房建设管理,持续推动典型镇培育。巩固首批10个典型镇建设培育成效,遴选培育第二批8个典型镇,虎门、樟木头、石龙三镇建设规划获评省“优秀”档次。深化建筑业企业结对帮扶。发动133家企业与镇街签订帮扶协议,帮扶项目累计达265个,帮扶资金累计达1.29亿元,塘厦、望牛墩、清溪3个项目入选全省2024年度建筑业企业投身“百千万工程” 项目范例。

稳增长、促消费,住建领域经济贡献积极有力。紧盯目标任务,攻坚克难,以超常措施狠抓经济运行调度,助力全市经济回升向好。多措并举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加力推进建筑业稳增长。成功吸引8家大型央国企在莞设立子公司,积极推动一批大型央国企在莞落户,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企业达73家,建筑业总产值达1103.53亿元,同比增长2.9%。大力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完成207台建设施工设备更新,建筑节能改造面积80万平方米。大力开展家装厨卫消费品以旧“焕新”。全市家装厨卫“焕新”活动销售额达16.17亿元、优惠金额2.73亿元。

严管理、促转型,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更进一步。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强化工程招投标监督管理。推动工程质量稳步提升。22个项目获评广东省土木工程詹天佑奖,38个项目获评东莞市土木工程詹天佑奖,71个项目获评东莞市建设工程优质奖。全面推进建筑绿色低碳发展。新建绿色建筑占比95.9%,新建装配式建筑占比28.79%。

抓保障、促改造,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初步构建。全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开工建设首批6个项目共3667套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2680套,获得中央、省住房保障专项补助资金约2.75亿元。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共获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5.02亿元、中央补助资金1.97亿元、专项债券资金143.88亿元。启动整治提升类项目共39个,涉及27个镇街,已动工改造38个、完成投资10.53亿元。

重保护、促更新,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提升。大力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公布第三批(增补)13处历史建筑。稳步推进“东莞记忆”、石龙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改造项目。积极推进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积极开展城市更新行动,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和电梯加装工作。开工25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完工既有住宅增设电梯68台,投资约8400万元,惠及居民6139户。扎实开展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普查,完成我市26个镇街及松山湖园区4.48万千米既有地下管线数据库升级。

建机制、促整治,住建领域安全监管基础不断夯实。严抓工程施工安全监督,全面统筹既有房屋安全管理。深入开展自建房安全治本攻坚及危房整治行动,推动建立既有建筑玻璃幕墙隐患排查整治,开工改造城市危旧房4栋共64套住房。扎实做好防震减灾工作。东莞市地震局获评“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集体三等奖及全国地震系统先进集体。

崇法治、促变革,现代化治理能力支撑更加厚实。认真落实依法行政,提升物业服务管理法治化水平。全面推动《东莞市物业管理条例》宣贯实施,指导选树103个“党建引领”和10个市级“美好家园”物业小区典型案例,推荐1个国家级、2个省级“美好家园”典型案例。指导推动既有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设施建设工作,新增充电端口3万余个。加速推进信息化建设。《东莞市智慧住房信息管理平台》案例入选2024智慧城市先锋榜优秀案例一等奖。持续推进工程项目审批服务改革。推动“建筑工程施工许可核发”等9个事项实施全流程电子化办理,完善“莞e住建”功能应用,引入AI智能审批,以信息化赋能项目审批提速提质。不断强化信访调处化解。协调处理各类诉求3800余宗,信访案件一次性化解率82%。

强党建、促廉政,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巩固加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廉政风险点排查防控。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基层行政审批窗口“微腐败”、基层负担问题等专项整治。

南方日报、南方+:东莞在城中村改造工作中如何推动与“百千万工程”深度融合?市住建系统将如何发力?

莫伟鸣:在城中村改造工作中,市住建局主要负责城中村改造整治提升工作。

在城中村改造整治提升与“百千万工程”深度融合方面,市住建局将城中村改造整治提升工作列为“百千万工程”九大行动之一,精心指导28个镇制定乡镇建设规划,明确要求各镇将城中村改造整治提升工作作为重点建设任务,推动各镇结合实际,持续谋划建设项目。以18个省首批、第二批典型镇示范引领全市各镇街加速推进城中村改造整治提升工作,扎实推进9大工程,根据各镇街(园区)城中村“大中小圈”改造任务和改造时序要求,构建了城中村改造整治提升项目库。

2025年,全市32个镇街共谋划城中村改造整治提升类项目36个,涉及改造村(居)民户数1.62万户,通过鼓励镇街、社区多渠道筹措资金,包括积极申请专项债、中央预算内投资等方式,36个项目计划完成年度投资达6.84亿元。

接下来,市住建局结合今年季度工作要求,实行挂图作战,稳步推进36个项目的改造建设,争取年内初见成效。

南方日报、南方+:市住建局将采取哪些举措,推动建筑业“新型工业化”与“双碳”目标协同发展方面,进一步强化“东莞建造”品牌竞争力?

莫伟鸣:为推进东莞市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工作,市住建局2024年印发《东莞市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明确我市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总体要求及重点工作任务。

一是发展装配式建造方式。进一步调整装配式建筑实施范围、实施标准及相关要求,力争到2025年底,我市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开工项目面积的比例达到35%以上,并参照广州、深圳先进做法,稳步推进我市装配式建筑发展。

二是推动星级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新建民用建筑全面落实绿色建筑标准及《东莞市绿色建筑发展专项规划(2023—2035年)》要求,在南城国际商务区、水乡新城、滨海湾新区、松山湖高新区等重点区域,实施高星级绿色建筑集聚发展。积极探索岭南特色超低能耗建筑建设,鼓励建设近零能耗和零碳建筑。

三是推进我市“光伏+建筑”试点镇项目建设。推动建筑分布式光伏规模和城乡建筑风貌同步提升。道滘镇入选首批省级25个“光伏+建筑”应用试点区域,通过推动“整镇光伏”试点,促进城镇绿色低碳发展。

南方日报、南方+:围绕“稳预期、防风险、促转型”主线,市住建局将采取哪些措施,保障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满足人民安居宜居的美好期待?

莫伟鸣:市住建局将多措并举,做好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首先,促进金融政策有效落地。落实好已出台的住房信贷、税收政策举措,切实降低购房成本,促进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释放。

持续推动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取得实效。实行房地产项目“白名单”常态化推送机制,做到“应进尽进、应贷尽贷”,满足房企项目建设资金需求,缓解房企资金压力。

扎实推进保交房工作。按照有关文件要求及既定的一揽子工作方案,确保在建已售房屋按时按质交付,维护购房人合法权益。

扎实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出台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管理办法,形成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为主的住房保障政策体系。坚持以需定供,切实摸清住房需求,科学编制《东莞市“十五五”住房发展规划》。

扩大保障房房源供给。加快推进首批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争取早日竣工交付配售,推动镇街将存量配建房源作为产权型保障房配售,服务范围基本覆盖全市产业、人才聚集区域。落实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不少于15000套,一方面坚持“配套先行”,推动在现代化产业园集中配套一批保障性租赁住房,提升产业人才居住品质;另一方面支持市属住房租赁企业多渠道拓展运营项目,进一步充实社会面房源供应。

采写:谢麦诗

策划:靳延明 吴擒虎

摄影:龚名扬

设计:孙沛川

协调:郑家琪 王颖

编辑 毛敏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