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全面开打“下半场”,深圳新能源车产业“深汕阵容”成形

作者 陶清清 2025-02-12 10:34

“让每一个人都畅享高阶智驾,拥有更安全、舒适、便捷的出行体验!”2月10日晚,比亚迪举行智能化战略发布会,正式推出比亚迪天神之眼,开创全民智驾时代。

值得关注的是,比亚迪宣称2025年为智驾元年,将全系搭载高阶智驾,涵盖长途、通勤、泊车等刚需场景,首批21款车型覆盖7万级到20万级。据介绍,比亚迪“天神之眼”系统分为三个版本,天神之眼A为高阶智驾三激光版,主要应用于仰望品牌;天神之眼B,即高阶智架激光版主要用于腾势和比亚迪品牌;天神之眼C,即高阶智驾三目版主要应用于比亚迪品牌。尤其是天神之眼C系统更是推动智驾普及,让高阶智驾走入寻常百姓家。

实际上,比亚迪对于“全民智驾”布局并“突施冷箭”,更多是“十年磨一剑”的长期积累和创新突破,这背后还涌现出不少“深汕元素”。

源头创新

最早提出“下半场是智能化”,持续加强创新研发

比亚迪最早提出“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早在2018年,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最早提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上、下半场”的概念,并据此提早布局。

“跟造房子一个道理,如果没有电动化坚实的基础,智能化就是危房,说倒就倒。”王传福说。

在扎实的三电基础上,比亚迪开始在智能化领域发力。2024年1月16日比亚迪梦想日发布会上,比亚迪带来了行业首个智电融合的智能化架构——璇玑,这也是一次比亚迪智能化亮剑。

璇玑架构是由一脑、两端、三网、四链组成的智能化架构,一脑是指中央大脑,两端是指云端AI和车端AI,三网是指车联网、5G网和卫星网,四链是指传感器、控制链、数据链和机械链。

比亚迪强调整车智能,通过智能化的架构,打通新能源汽车的各个系统,包括动力、悬挂、电池、传感器等,大幅提高驾乘安全性和舒适性。

去年11月18日,比亚迪第1000万辆新能源汽车在深汕特别合作区下线。比亚迪透露,将继续投入1000亿元用于发展人工智能和汽车相结合的智能化技术,实现整车全面智能化进阶。

而比亚迪智驾团队的规模也不断壮大,从2022年的100多人,发展至如今已超5000人,短短两年多时间,团队规模扩大了近50倍。

“比亚迪拥抱DeepSeek。”比亚迪相关负责人在介绍天神之眼C方案时表示,基于云端的VRM大模型,利用deep seek强劲的知识表达和推理能力,大幅提升自动化的数据生成的效率和质量,帮助我们快速实现1:1万的数据迭代,解决更多的常规场景。

全链发力

从整车制造到智控底盘、激光雷达,全面布局深汕

初春时节,作为比亚迪全球核心制造基地,深汕特别合作区处处热气腾腾”,机器轰鸣奏响“加速奔跑”序曲。

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一期项目位于深汕特别合作区鹅埠街道,主要生产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总投资超50亿元,提供超过1.8万个工作岗位,2024年6月实现满产,16栋厂房、174条产线“火力全开”,每年可实现超过100亿元的年产值。

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二期项目位于小漠街道,是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及核心零部件生产基地。2024年二期西地块实现双班生产,整车产量超25万辆,助力比亚迪蝉联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超级跑车新标杆仰望U9、百万级奢华行政座驾仰望U7、D级智能豪华旗舰腾势Z9GT和Z9、中大型豪华轿车典范比亚迪汉等超豪华新能源汽车标杆,均有在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制造;比亚迪第900万辆和第1000万辆新能源汽车也相继在深汕下线。

去年,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三期、四期项目也签约建设,至此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累计签约投资超315亿元,满产后产值超过2200亿元,可提供超过5.4万个工作岗位。今年二期东地块、三期、四期项目将加快建成投产。

与此同时,深汕特别合作区集聚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已入驻速腾聚创、力劲科技、京西重工、佛吉亚、延锋国际等上下游头部企业近30家,这其中有不少企业是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领域的“佼佼者”。

以激光雷达头部企业速腾聚创为例,该企业是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激光雷达和感知解决方案主要应用于辅助驾驶与自动驾驶、无人物流与商业机器人、共享出行与支干线物流、新基建与智慧交通等领域,产品技术为全球多家汽车整车厂一级供应商。

2024年4月,速腾聚创在深圳发布了M平台新一代中长距激光雷达MX,引领行业进入“千元机”时代,并首次公开了“MARS智造总部基地”项目。2024年6月,该项目入驻深汕特别合作区南山智造深汕高新产业园,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首批MX产品将从这一基地出厂,并实现量产上车应用。

去年10月,深汕特别合作区智控底盘产业园项目厂房顺利移交给汽车零部件“巨头”——京西集团。后者磁流变减震器和空气悬架技术居业界前沿,可适配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对底盘系统安全性、智能化的全新需求。其最新产品通过电子控制单元(ECU)进行高速运算,每秒实现高达1000次的超高频调节,响应速度较传统系统提升5至10倍。这意味着,在车辆以100公里时速行驶时,悬架能够每行进2.5厘米就进行一次精细调整。

值得关注的是,比亚迪不仅推动整车及上下游核心零部件布局深汕特别合作区生产、制造,还将中高端车型的智能驾驶测试放在深汕开展。

2023年7月21日 ,比亚迪在深圳市获得高快速路段有条件自动驾驶(L3级)测试牌照,成为拿到全国第一张有条件自动驾驶(L3级)测试牌照的车企。

去年5月,比亚迪仰望U8车型在深汕特别合作区科教大道封闭路段开展智能驾驶测试,这标志着比亚迪自用智驾测试项目落地深汕特别合作区科教大道北段。

当前及未来,深汕特别合作区正加快规划建设世界级汽车制造城,打造高端整车制造创新中心、零部件绿色制造中心、前沿技术应用示范中心、国际汽车贸易枢纽中心,助力深圳加快打造“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

策划 凤飞伟

南方+记者 陶清清

图片 何柏颖 比亚迪


编辑 陈欣妤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