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初夏,南粤大地一派绿意盎然。作为肇庆林业大县的封开凭借着其312万亩林地面积,成为了湾区西部一颗亮眼的“绿色明珠”。2024年,封开县森林覆盖率更是由75.38%提升至75.46%,走出了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其中,林权改革是近年来广东省林业事业发展中的重要项目,也是全省在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中的重要抓手。通过林权改革,旨在促进森林资源持续增长、森林生态质量持续提高、林区发展条件持续改善、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近年来,封开县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抓手,探索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同路径,被列为广东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探索县。2025 年,封开县林业局和封开县法院创新将碳汇机制引入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为全省林权改革提供了可供参考复制的“封开样本”。
林业经济账目如何算?
2025年2月,肇庆市首个司法修复森林碳汇赔偿机制工作指引——《关于在破坏森林资源犯罪案件中开展生态修复适用林业碳汇赔偿机制的工作指引》(下称:《指引》)由封开县林业局和封开县人民法院共同起草施行。这是一项针对办理森林生态环境刑事案件的指导文件,对于各类直接或间接破坏森林资源的犯罪行为,不仅要求被告人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工作,还要求进一步赔偿因破坏森林资源导致的林业碳汇损失。
《指引》出台的背后,是封开县一起广受关注的森林破坏案件。
2022年,因管理不到位,欧某的伐木工人越界伐木造成林地损失186.51亩。案发后,欧某自行完成补种工作。
但即使自行补种了树苗,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弥补上林地此前具有的生态功能。毕竟,生长中的树苗和参天大树相比,无论是固碳、保水的功能都不可同日而语。封开县林业局专业人员认为,“生态修复并非朝夕之功,至少三年时间才能恢复此前的生态功能。”
这三年生态功能的损失和缺口,应该怎样补偿?这是摆在封开县林业局和封开县人民法院面前的一道现实问题。
封开县是大湾区西部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绿化率达到75.46%。张彬池摄
封开县是大湾区西部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绿化率达到75.46%。张彬池摄
在林业领域,有一个专业名词叫作“碳汇”,这是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等措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碳汇就像自然界的‘存钱罐’,一亩树林每天可以吸收、储存约67公斤二氧化碳。碳汇就像生活中的收入,将‘碳’不断吸收、储存起来;而毁林开荒等破坏林地的活动则像生活中的支出,不断将‘碳’排放出去。碳中和这笔账单,就需要通过增加收入(固碳)和减少支出(减排),来实现收支平衡。”封开县林业局技术人员在一场多部门参与的协商会上介绍。
由此可见,补偿的关键在于为树苗成长为大树期间的“固碳”损失买单。但另一个问题是,固碳功能损失怎么定价?
对此,封开县林业局技术人员介绍了一套标准化的核算方法:“由技术人员测算碳汇量,再参照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挂牌交易收盘价,计算出碳汇赔偿金。”
经过多方征求意见和反复磋商后,今年2月,由封开县林业局和封开县人民法院共同起草《指引》顺利出台。根据相关规定,欧某主动提出以滥伐林木造成碳汇损失的三倍作赔,并签下了《自愿认购碳汇承诺书》。
封开县人民法院有关负责人介绍,《指引》的出台明确了司法认购林业碳汇流程,并配套了碳损失核算方法,为认购碳汇工作奠定了司法根基。自此,这场备受关注的森林破坏案件办结,造成的林业损失不仅得到弥补,还能拓展到涵养水源、保持土壤等生态服务功能。
构建多元生态补偿体系
作为被省列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探索县之一,近年来封开县积极稳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创新,不断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生态补偿制度,构建起了多元的生态修复补偿体系。
如何丰富生态修复选项,为发挥碳汇机制作用寻得更优解,是封开县常做常新的课题。
2021年以来,封开县居民陈某超出许可证范围砍伐林木65.27亩,案发后陈某主动认罪悔罪,但无力承担大额赔偿费用。
对此,封开县林业局和法院考虑到陈某从事林业生产多年,既熟悉山林地形地貌,对森林管护也有经验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林木管护的替代性修复方案,要求陈某通过实际行动,为保护山林做出自己的贡献。
两年时间内,陈某在林业局和村委会监督下,开展了按指定线路提供森林防火、巡山护林等服务作为补偿。在一次次身体力行中,真切体会到了修复生态环境的艰难,“爱绿、护绿、植绿”的观念也进一步扎根在陈某和周边群众的心间。
绿意盎然的封开贺江沿线。封开县供图。
绿意盎然的封开贺江沿线。封开县供图。
封开县在林权改革工作上不断创新,不断强化行政执法与司法在生态治理中的协同创新,通过“司法碳汇+林权改革”双轨并行,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2024 年以来,封开县审结涉林案件4起,引导赔偿碳汇损失超700吨,为大湾区乃至全国提供了“生态司法保护+集体林权改革”的创新范式,为实现“双碳”目标和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封开县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碳汇机制引入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有效实现了“破坏者”向“修复者”“共建者”转变,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更有效地保护了封开县的广阔森林的长治久安。未来,封开县林业局将持续探索跨部门协作机制,建设碳汇司法保护实践基地,面向社会探索“碳汇林+科普教育”模式。
南方+记者 卢逸轩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