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明清遗韵,博罗旭日古村撬动文旅生机

作者 张国威;王昌辉 2025-03-18 10:46

从济广高速龙溪出口驶出,沿着平整的水泥路继续行驶7公里左右,便能看到一块巨石巍然矗立,上面镌刻着5个大字——“龙华旭日古村”。

旭日古村位于博罗县龙华镇北面,前临东江,北靠罗浮山,诸山环抱。村子均以“麻石半墙、青砖到栋”的形式建造,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一处明清时期的岭南古村落建筑群。目前,村子现存600多处明清时期古民居,因此,旭日古村也被誉为“罗浮第一古村”。

3月的广东,在晴雨交界处徘徊不定,寒意尚未完全退去。虽然池塘里的荷花还没到开花的季节,但新村民裴容却始终惦念着它。5年前,在深圳工作的裴容随公司员工到罗浮山团建,路过旭日古村,便被那一池荷花所吸引。

“当时荷花正开,微风一吹,满塘荷花随风飘动,水波荡漾,特别美。”裴容回忆起初到古村的场景,仍然记忆犹新。在连续参观了好几个古村落之后,旭日古村里荷花池的美景,让她做了个大胆的决定——在古村定居。为此,她租下村里一栋古民居,签下了10年的租约,重新装修布置,打造属于自己的小院,并取名“印莲小院”。

对于村子里发生的变化,裴容感触颇深。每逢周末或节假日,裴容都会带上自己养的两只小狗,回到村子里住上几天,远离城市的喧嚣,放松心情。而每次回来,她都能感受到,村子里正悄悄发生改变。

裴容回忆,几年前的旭日古村,虽然保存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建筑,但人气稀少,不少屋舍年久失修。遇到下雨天,村里的道路泥泞不堪,每逢刮风,灰尘便铺天盖地,“每次从深圳回来,光是打扫就要花上好几个小时。”裴容说。

随着“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的推进,如今的旭日古村,已经焕然一新。作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村子里铺设了约1.2万平方米的沥青,对古建筑进行修缮,并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古村活化利用,打造了集文化体验、休闲度假、生态观光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以前朋友们踏进村子,总是疑惑地问我,为什么会选择在这里租一处老宅。”裴容笑着说,“可如今,他们一个个都爱上了这里,时不时就想来小住几天。”为此,裴容在客厅放置了茶台,专门招待前来做客的朋友。

村子的人气渐旺,老屋的窗棂间也渐渐透出暖意。这两年,村里陆续有了一些年轻创业者,他们在这里开设咖啡馆、茶室,甚至有了私厨餐厅。每到周末,来自珠三角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漫步在古色古香的巷道中,感受这座古村落独有的韵味。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文化活动为这座古村注入了新的活力。不久前,一场“乡晚”便是在这里取景。6个精心编排的节目,展现了旭日古村的乡土风情、文化特色与村民的精神风貌,将旭日古村的乡村文化魅力推向全国。

近年来,旭日古村深入挖掘客家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打造了“旭日古村客家文化节”“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等品牌活动,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了村民的文化自信。

在龙华镇的规划里,下一步,旭日古村将持续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打造乡村振兴的“旭日样板”,为城乡协调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未来,旭日古村、陈孝女祠、东坡荔枝等节点将串珠成链,以专属IP文创产品打响本土文化知名度。同时,龙华镇将发挥纽带优势,链接县城历史名城资源、县域副中心商贸资源与新长宁镇生态资源,以文创市集和民俗节庆引流破圈,打造“文旅会客厅”。

“这片土地有着上百年的历史故事,如今,它又再次焕发新生机。”裴容站在院子里,打理着自己亲手种下的花草,她喜欢这里的宁静,也喜欢这里逐渐热闹起来的氛围。

夜幕降临,村中的灯光次第亮起,映照在青砖黛瓦之间。家家户户开始忙碌起来,空气里飘来阵阵饭菜香。

旭日古村的故事,还在继续。

采写:南方+记者 张国威

摄影:南方+记者 王昌辉

编辑 南小惠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