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梅县:凝心聚力谋发展 谱写振兴新篇章|高质量发展特别报道

南方日报 南方+  2025-02-05 08:51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跳出“舒适区”,勇闯“深水区”,梅州梅县区近年来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总抓手,坚定信心、破难攻坚,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努力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向好发展。

梅州梅县区努力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向好发展。图为梅县城区。

梅州梅县区努力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向好发展。图为梅县城区。

推动梅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然而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坚定信心、干字当头,展望2025年,梅县区将进一步凝心聚力推动梅县老区苏区加快振兴、共同富裕,全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梅县实践新篇章。

产业为要

实体经济不断壮大

2024年最后一天,广州市荔湾区创金中心内政界、企业界代表云集,开展一系列紧密安排的活动——梅县(荔湾)产业发展交流中心揭牌、入驻企业签约、“反向飞地”招商推介。活动“剑指”粤东粤西粤北最紧缺的发展要素——优质科技企业、优秀人才、高水平科创平台。

科技创新是发展的胜负手。在省的大力支持下,粤东粤西粤北12市瞄准自身短板,主动到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城市建立“反向飞地”,向发达地区“借智引智”。作为梅州发展“排头兵”的梅县区,瞄准湾区创新前沿精准发力。2023年底,荔湾区与梅县区挂牌两个“反向飞地”,深化对口帮扶产业协作。

“反向飞地”犹如嵌入发达地区的引擎,在当地丰富的人才、科研资源等“养料”滋养下,为梅县区输送创新发展的动能。新揭牌成立的梅县(荔湾)产业发展交流中心设址荔湾(梅县)创金中心科创基地,是梅县、荔湾两区助推梅县苏区融湾发展的创新之举,旨在打造梅县区在荔湾区集招商引资、孵化培育、成果展示、学习交流、产业联动为一体的跨区域、全功能创新高地,将为广大入驻企业提供面向大湾区宣传推介、创新研发、招才引智的广阔平台。广东南联电缆有限公司等6家梅县区企业首批签约入驻荔湾—梅县“反向飞地”,享受“一站式”主动精准的科技服务。

这是梅县区突出兴产业、建平台、强招商、优服务的重要一招。通过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梅县区稳步做大县域经济总量。2024年,梅县区坚定不移发展高端铜箔、机械智造、智能家电“2+1”主导产业,全年产值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53.23%。梅县区企业宝新能源、嘉元科技上榜“2024广东企业500强”,BPW车轴、嘉元科技分别获评国家级、省级绿色工厂。

稳住基本盘,才能筑牢压舱石。2024年,梅县区用心用情助企稳企,兑付惠企政策资金5336万元,完成10家工业企业技术改造、14家规上企业数字化转型,全年报批“四上”企业94家,已通过审批41家;梅州综保区实现全域封关运营,梅州国际陆港开通7条“海铁联运”通道,梅州综保区进出口总额突破40亿元,增长率位列全省前列。

扩展新业态,才能航向深远海。2024年,梅县区坚持“一把手”招商,全年新签项目计划投资92.92亿元,实际投入21.91亿元,超额完成梅州市下达任务;推动省重点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新签约纳统招商项目50个。创芯人智能智造、浪潮数智科技等一批行业代表性项目纷纷落户梅县区,明宇新材年产4万吨岩棉、同盛新材年产15万吨沥青混凝土、顶业年产10万吨饲料等项目开工建设,庆达科技智能电机、润龙汽配、综保区独立储能电站等项目加快推进。

协调发展

“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

1月24日,梅县区松口镇的“松口印象”民宿酒店迎来一批特别的客人。2025年梅县区“请到中国·松口过大年”活动在松口镇中国移民纪念广场举行,一场迎春盛宴,吸引了数百位海内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体验千年古镇的满满年味。

从去年上半年推进“松口印象”民宿项目实施,到去年11月8日民宿试营业,省组团纵向帮扶梅县区工作队和梅州市、梅县区、松口镇倾尽全力。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广东省旅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积极调动集团下属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白天鹅装饰公司的精干力量,以“绣花功夫”对建筑进行修缮改造。项目修旧如旧,很好地保留了世界客侨移民展览馆,又对内部空间进行优化提升,赋予新的内涵,并注入现代化酒店服务设施,让这座百年建筑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松口印象’去年11月8日试营业,现在每天入住率达60%,节假日满客。”松口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付国栋介绍。立足生态环境和文化资源,梅县区、松口镇积极与省旅控集团协作,充分发挥该集团下属广东中旅、广东青旅的组团优势,加强旅游线路设计,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开展康养之旅、客侨文化之旅,“引客入梅”近60批次;宣传推介“叶帅故里·大美梅县”雁洋精品旅游线路、“探古道、赏春花、品茶韵——梅县区赏花踏春古镇游”线路、梅南水美村九龙嶂精品线路;协助培育原中央苏区红色革命旅游精品线路、“重走中央九月来信传达之路”精品线路等。

典型带动,事半功倍。以“松口印象”为标志的松口古镇保护开发,是2024年梅县区抢抓建设全省“百千万工程”典型区的重大机遇,系统推进强区促镇带村,持续激活城乡发展活力动力的生动实践。2024年,梅县区按照从山到路、从村到镇一体谋划、一体推进的思路,提升区镇村规划建设水平。雁洋镇典型镇建设入选省实施“百千万工程”典型案例;8条示范路段建设成效明显;丙雁示范带入选省十大乡村振兴示范带。同时精心选树丙村、畲江、城东3个镇和26个村作为全省第二批典型镇村进行培育,带动各镇各展所长、各美其美。

拼经济、抓发展,梅县区相信,只要坚定不移按照这一思路走下去,就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去年梅县区加快农文旅融合发展。华发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成投产,新认定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南寿峰被评为AAAA级旅游景区,雁南飞、雁山湖、大观天下顺利通过A级旅游景区复核,雁洋镇入选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省级试点,松口镇及大黄村被认定为省文化和旅游特色镇、村。同时大力培育强村公司,遴选产业村长31人,无经营性收入的薄弱村全面清零。

改革破冰

有效激活内生动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放眼当前,梅县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一点也不比过去少。

从全市看,梅县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是梅州发展的排头兵。但跳出梅州看梅县,县域经济总量小、镇域发展不够平衡、乡村产业基础薄弱等,推动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随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步入深水区,产业、生态、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领域面临诸多“硬骨头”,区域竞争日趋“白热化”。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梅县区始终保持“时间不等人、机遇不等人”的紧迫感,坚持干字当头、实字为先,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梅县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设置“企业开办专区”“视频办”服务专区,实现企业开办时间减至0.5个工作日,打造“速办·能办”政务服务品牌。行政审批事项100%网上受理、100%网上办结不断拓展,创芯人项目仅用两天时间实现“考察、选址、签约”,刷新“梅县速度”。

如何在最有条件、最具特色、最能发挥优势的领域下好“先手棋”?梅县区用好“苏区+湾区”叠加政策。2024年,梅县区8家企业获得支持梅州融湾专项补助资金;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等各类资金约22.09亿元,总量居梅州市第一。

如何以局部突破带动全局提升,推动梅县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展现新气象、实现新跨越?梅县区大力弘扬苏区精神、客家先贤下南洋敢闯敢试精神,把“担当实干、狠抓落实”作为最有效的“方法论”,突破“小胜即满、小进即安”的守成观念,鼓足“敢争第一、勇创一流”的雄心壮志,强化“别人在走、我们要跑”的拼抢意识,在高质量发展中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2024年,梅县区全面铺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集中连片流转土地4.53万亩;探索基层治理机构人员编制管理改革,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典型案例;数据要素市场化、“三线”整治等经验做法获广东省、梅州市肯定;雁洋阴那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和梅县深圳小镇安居工程项目入选2024年建筑业企业投身“百千万工程”项目范例。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产业是发展的根基。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梅县区深知,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2024年,梅县区坚持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嘉元科技获中国专利优秀奖2项,城东专业镇、俊达材料产业化建设项目成功申报省科技支撑“百千万工程”项目,全区现有高新技术企业2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6家、专精特新企业15家。

一线案例

校企合作打造电商“战斗群”

年前,梅县区很多民营企业已经提前放假让员工回家准备过年。能良电商梅州客服直播基地里,却是一番热火朝天开工景象。

各直播间里,主播们施展口才,向顾客介绍精挑细选的各类优质产品;客服工位上,员工们端坐电脑前,耐心为顾客提供细致的咨询服务。这家由梅县区招商引资的企业,经过两年多发展,团队人数已经壮大到约500人。

企业招进来,要发展得好才能扎得下根。而发展的关键,就落在人才上。由梅县区民政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牵线搭桥,能良电商梅州客服直播基地与梅州多所学校建立起校企合作模式,引导毕业生留梅就业创业的同时,也为人才培育打下坚实基础。

“刚接触直播行业的时候,我很懵懂。通过实训,现在已经游刃有余了。”广东梅州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的张淑婷,在参加完能良电商梅州客服直播基地的专训后,信心满满地说,经过21天实训,自己对直播行业、电商专业有了更深的了解,更有信心在未来从事直播行业。

在梅州逐渐建立了自己的雇主品牌,能良电商同时广泛与梅州各院校开展合作。“比如我们与梅州技师学院就建立了深厚的‘校企合作’关系,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能良电商梅州客服直播基地人力资源总监任林林介绍。

“像我们的‘双十一’苹果事业部的客服工作,去年也放到了梅州技师学院。同时我们也在梅州技师学院建设了分职场,包含64个客服工位和4个直播间。”能良电商梅州客服直播基地人力资源总监贾金浩介绍,经过一段时间“试水”,客户对梅州技师学院分职场工作反馈的满意度都很高,学生也有了一份可观的薪水。

去年,能良电商梅州客服直播基地共招募200多名实习生,把团队的平均年龄拉到了21岁。能良电商梅州客服直播基地总经理李宇翔认为,这得益于企业自身的社会责任及政府的优惠政策。他表示,基地给实习生们的岗位津贴非常可观,具有吸引力。

有了人才队伍的支撑,再加上天音控股集团、能良电商得天独厚的优势,能良电商梅州客服直播基地正发展成为集电商客服外包、直播销售服务、直播代运营服务、MCN机构服务、短视频制作与投放服务、直播人才培训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电商客服及直播基地。

建设者说

广东庆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廖竣:

优质服务坚定企业扎根梅州决心

仅用7个月时间,广东庆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梅县区城东镇葵下村的首期智能家电厂房建设,就完成了主体结构封顶。临近春节,建设工地上依旧卡车穿梭、人员忙碌,开展竣工验收的收尾工作。

广东庆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廖竣介绍,该项目最快今年二三月可投产试运营,届时将生产空调、洗衣机等家电的电子控制器、智能电机等核心部件。项目交付投产后,预计新增年产智能家电电机可达500万台(套)。

梅州市梅县区庆达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扎根梅县区城东镇,是一家集汽车零部件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民营企业。2021年,庆达紧抓机遇,新设立广东庆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分设广东庆达智能电子有限公司及广西庆达精密机械有限公司两家全资子公司,建立了智能电机、集成电子控制器和压缩机三大生产基地。庆达科技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打造智能家电电机、智能电子控制器、空调压缩机电机、智能马桶电机、机器人关节伺服电机等系列产品,致力于成为粤东粤西粤北产能最大、最先进的智能家电配套智造企业。

2023年8月,庆达科技积极响应梅县区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2+1”主导产业(即高端铜箔、机械智造、智能家电)的号召,摘得了位于梅县区城东镇葵下村的智能家电产业园首期规划用地,项目占地面积46亩,计划总投资2.3亿元,分两期建设。2024年2月,首期项目动工,全体施工人员抢晴天战雨天,战高温斗酷暑,攻坚克难全力推动项目加快建设。

“实际上在2021年,我们仅用168天搭建了一个现代化的新工厂,刷新了梅州纪录。现在的智能家电产业园首期项目仅用7个月就完成了主体建设,相对来说工作效率还是比较高的。”站在项目工地上,廖竣脸上写着自豪与欣慰,自评“整个团队还是比较能打的”。

廖竣表示,除了自身团队信念坚定、锐意进取,项目建设顺利实施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就是梅州市委、市政府和梅县区委、区政府给予了多方面的专项服务和悉心指导。“从开工建设以来,各级有关的部门都设立了专人专班,为我们公司工程部做专项协调指引。”廖竣说,协调指引内容涵盖项目用地规划报建、工程施工、用工、安全管理等多方面,并称赞这些保障和服务“持续、高效、优质”。

“通过近两年的不懈努力,我们已与国内多家家电知名品牌达成深度合作关系,2025新年度的到来,订单应接不暇,呈现出产销两旺的可喜形势,公司人事、生产部门正在紧锣密鼓地招收新员工,增强一线生产力量。”廖竣介绍,在梅州市全力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的战略指引下,庆达科技依托“研发孵化在湾区、成果转化在梅州”的反向飞地创新模式,始终与大湾区的科技、人才等优质资源进行深度对接和紧密合作;梅县区联合多个部门及高校,引领庆达科技搭建、拓宽引入人才渠道,共同推动其在大湾区设立“反向飞地”研发中心,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使庆达更加坚定了扎根梅州、深耕制造业的信心与决心。

来源 南方日报 南方+

撰文 李廷睿 冯森达 吴碧芬 王雅

编辑 罗蔚然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