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粤港澳赛区火炬传递新闻发布会在广州举行。据介绍,火炬传递活动将于11月2日上午在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地同时启动,全程共设200棒火炬手,每城各50棒,每棒传递距离约50至100米。
当日上午9时,深圳莲花山公园将举行火炬传递起跑仪式;9时30分,香港、澳门、广州三地同步开始传递。活动结束后,四地火种将汇集至广州,并于当天下午5时在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举行融火仪式,为开幕式主火炬点燃奠定基础。
今年正值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深圳站火炬传递路线总长设置为45公里,由约5公里的地面跑动和约40公里的空中传递共同构成,整体设计紧扣“改革、开放、创新”三大主题,展现深圳的城市基因与时代使命。
三段路线串联城市精神与发展脉络
第一段“改革之路”从莲花山公园出发,延伸至市民中心。莲花山作为深圳重要的精神地标,象征着深圳敢闯敢试、锐意进取的改革精神。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此向邓小平铜像敬献花篮,强调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此次火炬传递选择从这里起步,传递出深圳继续深化改革、发挥“先行示范”作用的坚定决心。
第二段“开放之路”采用直升机进行空中传递,飞越深圳山海岸线,环绕前海,远眺香港,俯瞰粤港澳大湾区全景。这一独特的传递方式,不仅展现深圳开放包容的城市气质,也凸显其作为大湾区核心引擎的辐射带动作用,生动诠释了深圳在推动区域协同发展中的担当。
第三段“创新之路”由空中转回地面,火炬手将跑步穿越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前海作为制度创新与科技发展的高地,已累计形成104项在全国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并积极布局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前沿产业,成为推动深圳乃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
科技赋能传递,彰显湾区创新实力
本次火炬传递充分融入了科技元素,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低空飞行器等新技术将应用于传递环节,展现粤港澳大湾区的科创优势。深圳作为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在低空经济、无人驾驶、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已形成领先优势,2024年相关产业集群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显示出强劲的创新动能。
45公里的火炬路线,不仅是对深圳45年发展历程的浓缩展示,更是一次对城市精神的生动诠释。从“改革之路”到“开放之路”,再到“创新之路”,火炬所经之处,映照出深圳坚定不移的改革底色、海纳百川的开放姿态和面向未来的创新活力。
文字:南方+记者 郭悦
图片:南方+记者 朱洪波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