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非遗保护工作多亮眼?这场全国非遗保护工作会议告诉你

作者 杨逸 2025-11-25 17:37

11月22日至23日,2025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在云南省大理市召开。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饶权出席并讲话。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吴华钦,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省非遗馆(省非遗保护中心)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议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总结“十四五”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成绩,谋划“十五五”非遗保护传承重点工作。要坚持保护第一、活态传承、守正创新、合理利用的工作要求,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理,不断提升非遗系统性保护水平,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焕发新的时代光彩,以非遗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吉林省、广东省、云南省等8个省(区)文化和旅游厅作会议交流发言。吴华钦代表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在会上作了题为《激活传统文化基因 赋能高质量发展——以非遗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广东实践》的交流发言,分享做好非遗工作的心得体会。

近年来,广东着力将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的衣食住行,培育出“非遗+时尚”“非遗+旅游”“非遗+购物”等新兴业态;将非遗深度融入社会发展,助力城市更新,推动社会共享,滋养文艺创作,参与激情盛会,助力人文湾区;将广东省非遗馆打造成为岭南文化新地标。

广东坚持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形成三大亮点→

亮点一

以创新为引擎,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广东着力将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的衣食住行,培育出“非遗+时尚”“非遗+旅游”“非遗+购物”等新兴业态,用传统文化赋能产业发展。年画、木雕、陶瓷、竹编等传统工艺与创意设计紧密结合,推出“解忧年画铺”“开物成务”“自然家”等一系列非遗品牌。举办非遗品牌活动,深度运用广绣、潮绣、香云纱染整技艺等,通过时尚演绎让非遗与现代潮流碰撞融合。“看英歌、到揭阳”等30条非遗特色旅游线路引发“跟着非遗去旅游”热潮。江门赤坎古镇、潮州古城等一批非遗街区、景区游人如织。

2024年,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化橘红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15亿元,带动就业超过35万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新会陈皮全产业链产值达261亿元,带动近8万人就业,既树立了非遗品牌,又促进就业、带动致富。近年来非遗购物节累计开展线上活动942次、线下活动362次,实现销售额约2.3亿元。

亮点二

以融合为路径,塑造人文湾区新风貌

广东着力将非遗深度融入社会发展,服务国家战略。

助力城市更新,广州永庆坊非遗街区、沙湾非遗小镇将非遗项目通过城市“微改造”嵌入古街、古镇和老旧工业园区。

推动社会共享,组织开展佛山秋色大巡游、广府庙会、东莞茶园游会、中山小榄菊花会等各类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获得感强的主题活动。

滋养文艺创作,舞剧《沙湾往事》《醒·狮》荣获文华剧目奖,粤剧《红头巾》斩获文华导演奖,舞剧《咏春》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一系列以非遗为题材的文艺作品叫好又叫座。

参与激情盛会,十五运开幕式上,传统岭南文化与前沿科技深度融合,鳌鱼舞、醒狮、咏春拳、粤剧、赛龙舟、英歌舞、广绣等岭南非遗集中绽放,完成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古今对话。

助力人文湾区,联合港澳举办“人文湾区·璀璨非遗”粤港澳大湾区非遗汇和2025大湾区(广东)非遗品牌活动,推动非遗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亮点三

以人民为中心,打造岭南文化新地标

广东重点打造的文化项目——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于2024年5月对公众开放。其中广东省非遗馆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展陈面积1.04万平方米,是广东非遗的重要阵地、C位担当,自开馆以来,观众入馆人次超131万。我们以打造“岭南文化的标志地,大众休闲的目的地,湾区交流的会客厅”为目标,充分做好“人民非遗 时代新彩”基本陈列的运行、完善与更新,将各地非遗保护实践串珠成线,聚合形成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非遗地图”。

优化公众服务,丰富品牌活动。开展“节庆‘叹’非遗”“我是非遗小记者”等活动累计超640场次,线下参与超10.23万人次,线上触达超180万人次。引进来走出去,赋能非遗传播。联动港澳,支持举办“澳门非遗新生代研培计划”,与香港共同推出《粤港澳大湾区非遗地图》中文繁体版。推出“融合·共美”高质量发展主题交流等活动,联合山东省举办“好客山东 好吃广东——粤鲁非遗交流系列活动”,联合浙江省举办“盛世江南——传统工艺创新作品展”等,不断扩大广东非遗“朋友圈”。

吴华钦介绍,为做好非遗工作,广东总结出五条经验——

一是坚持守正创新是根本前提:守住非遗的文化内核与传统工艺本色,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其表现形式、应用场景和运营模式。

二是坚持融合联动是关键路径:让文化与经济共生共荣,推动非遗与相关产业“化学反应”,实现“1+1>2”的聚合效应。

三是坚持市场导向是活力源泉:尊重市场规律,以消费需求牵引供给创新,让非遗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中检验价值、焕发生命力。

四是坚持多方协同是重要保障: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传承人发力”的协同机制,形成合力共赢的工作格局。

吴华钦进一步表示,2026年,广东将充分利用APEC会议在深圳举办这一契机,积极向世界展现中国非遗的魅力,着重谋划好“十五五”工作,不断完善非遗保护体系,促进非遗双创,进一步推动非遗助力乡村振兴、人文湾区建设和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

南方+记者 杨逸

通讯员 粤文旅宣

编辑 余佩 张会玲
校对 肖海燕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