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财政科研资金跨境拨付至港澳,累计超6亿元

广东科技头条 2025-11-26 11:49

11月26日,2025大湾区科学论坛新闻发布会举行。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杨军在发布会上介绍,广东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要素高效便捷流动,在全国率先实现省财政科研资金跨境拨付至港澳,累计超6亿元。

杨军表示,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湾区内地9市往来港澳人才签注政策全面落地实施,极大增强了人才吸引力。河套一号通道便利科研人员通行,将跨境通勤时间从50分钟缩短至30分钟。在国家外汇管理局指导下,首创推出“科汇通”试点业务,解决外资非企业科研机构开办资金账户无途径问题,服务5家港资科研机构资金汇入,改革经验已在全国复制推广。广州推动跨境科研用物资正面清单试点扩容,进口时效缩短40%以上,惠及生物医药企业逾200家。

锻造高端创新力量方面,加强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平台建设,支持横琴布局建设创新平台超过30家,“澳门研发+横琴转化”初显成效。支持前海打造深港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建设深港人工智能算力中心、恒为前海智算中心,推进与港校合作共建创新平台。 推动南沙环港科大(广州)创新区先行启动区投入运营。支持河套深圳园区布局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际总部、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量子科学中心等创新平台,推动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在河套开园,落地香港5所世界百强高校的13个重点科研项目。东莞散裂中子源、广州国家超算中心等大型科研基础设施面向港澳开放服务,建设6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和21家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紧密对接一批包括诺奖获得者在内的国际科技领军人才和著名学术机构。

打造开放创新生态方面,广东持续打造大湾区科学论坛等高端品牌。支持河套、南沙建设国际科技组织集聚区。推动中国-葡语系国家科技交流合作中心、中拉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等项目面向港澳开放。创新实施粤港高校“1+1+1”联合资助计划,持续推动粤港、粤澳科技创新联合资助计划,目前已建成的35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其中4家为港澳高校牵头建设,“以点带线及面”带动三地全方位深化教育、科技、人才和产业合作。

杨军表示,接下来,广东将持续加大科研投入,继续推进财政科研资金过境使用,共同推动大型仪器开放共享,为港澳科研人员提供科技资源需求对接;发挥港澳的优势作用,协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以及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等国家级平台建设;协同港澳共同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大力引进顶尖创新人才(团队),扩展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科技交流合作,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引领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南方+记者 钟哲

编辑 朱丹
校对 蓝淑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