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突出贡献奖获得者唐本忠:我让万物发光

广东科技头条 2025-11-20 17:25

“干嘛要吃苦中苦,干嘛要做人上人,这两句话都不对。”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院长唐本忠既不喜欢“科研痛苦论”,也不喜欢“唯结果论”。

唐本忠是高分子化学家,带领团队在国际上首先提出聚集诱导发光(AIE)概念,打开了发光材料应用的新世界。他给小孩子写的科普书,名字有趣——亮了亮了,我让万物发光。

与唐本忠见面,我们体会到他顽童般的“松弛感”。

谈起科研,他说“哪个地方漂亮,就在哪个地方玩耍”。回忆失学经历,他说“有位当上校长的朋友念错了字,我非常理解他”。

近日,唐本忠获得2024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突出贡献奖。

“因为吃尽苦头,所以更加珍惜”

南方+:您当过插队知青、工人,后来首批公费留学日本。如此曲折的求学经历,给您带来了什么?

唐本忠:我有位朋友,是大学校长。有一次公开发言的时候,有个字念错了,我非常理解他。因为我们那一代人就没好好上过语文课,最应该学习的时候没有好好学习,是先天不足。

我非常羡慕你们这一代人,能安心学习。我们高中一毕业就到乡下去了,现代学生很难看到的一些社会底层的现象,我们全都看了一个遍。

南方+:给您的成长带来了什么影响?

唐本忠:我们以前在乡下要搞“双抢”。你知不知道什么叫双抢?麦子成熟了要抢着收割,秧苗要抢着种下去。到了那个季节,我们基本上就没什么睡觉的时间,那是为了生存。

后来我留学日本,要写博士论文。日本的规定很严格,在截止的那一天前必须交上去,否则就要等一年才能毕业。为了赶论文,我就整整一个星期没睡觉,一分钟都没睡。那时候我就想起来双抢的经历。

我的意思不是歌颂苦难。当时是没办法,我们一代人要走这种曲折的路,但是回过来,如果正确看待这个东西,它也许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南方+:现在的学生会不会缺乏这种精神?

唐本忠:这一代的孩子觉得任何事情都应该一帆风顺,世界应该非常完美,所以受一点挫折就像世界末日到了,实际上不是这样。正因为我们吃尽苦头,所以更加珍惜,碰到困难没有那么容易放弃,我们从泥巴地里面爬起来的,什么苦都吃过,我们觉得可能这是人生的一部分。

不过在同一代人里也有差异。比如我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招到的学生都是非常优秀的,比我还努力,碰到困难就退缩的人不多。可能我运气好,这个组里大家都努力工作、迎接挑战,有朝气蓬勃、永远向上的团体文化。

“哪个地方漂亮,就在哪个地方玩耍”

南方+:您总说的“天马行空做科研”是什么意思?

唐本忠:你自己想去做研究,和别人逼你去做研究,不是一个概念。你看有些小朋友玩积木,一玩就是好多个小时,也很累的,但他就是喜欢、开心。

科学研究也是这样,是非常有趣的,很多大科学家是在享受这个过程。有些东西刚开始搞不清楚,一头雾水,最后把它搞清楚之后,会非常有成就感。

做科研,就像是小朋友一路走一路看,哪个地方漂亮,就在哪个地方玩耍,把碰到的问题搞清楚。这就是我说的天马行空做科研,要去享受这个过程。

南方+:聚集诱导发光(AIE)是不是“天马行空”而来的?

唐本忠:AIE在最开始完全是偶然。20世纪末,很多人都在研究发光材料,我们也是。当时学界认为,发光物质在分子状态(如溶解在液体中)会发光,但分子一旦聚集以后,发光就会减弱,甚至不发光。

有一天,有个学生突然告诉我,说有一种物质在分子状态不发光,聚集态才发光。实际上他是做这个工作的第N个学生了,此前很多学生经手都没提出问题。这个学生觉得很奇怪,认为自己做错了,就来问我。

我马上意识到这是件反常规的事,很有意思。在科学里面越怪的东西越有意思。

南方+:如何判断那是一个新发现,而不是一个错误?

唐本忠:实验科学是可重复的。同一个实验做三次,每次都是同样的结果,说明实验没错,而理论可能错了。

我们整整用了2年时间,花了很大的精力,搞清楚了其中的机制。AIE分子在分散状时会拼命乱动,把激发能量耗散了,不发光;一旦聚集以后,分子运动受限,就不容易动了,就会发光。我们非常开心,这是很简单的一个机理。

南方+:这种现象有什么用?

唐本忠:用处太多了!比如我们想治疗人体内的肿瘤,可以把肿瘤药做成AIE,吃下去,药物就在肿瘤那里聚集、发光,说明药正在起效;如果不发光了,说明体内就没有病灶了。这让药动力学的过程变得可视化了。

一旦搞清楚原理,我们就可以根据需求设计产品,非常简单。比如设计一种接触氨气就会发光的材料,涂在纸上,就能检测食品有没有腐败,很方便。

假以时日,AIE会形成巨大的产业群,而且是我国原创的、自主可控的产业,不用跟着别人跑、怕别人卡脖子。

“我的学生将来肯定可以做大事”

南方+:您说最大的梦想是为国家培养一批高端人才。这个梦想源自哪里?

唐本忠:我就是国家培养出来的。我们家非常穷,上大学时我拿全额奖学金,一个月18块钱,是我的生活费。国家培养我、教育我,还供养我,最后把我派出国去学习,我觉得应该感谢国家。

我学成归国,一方面是答谢国家的培养,另一方面也是看中了国内的环境。我们现在的研究条件,说实话在世界上算是非常好的。做研究的过程中我也带学生,教学相长、互相成就,不只是我培养他们,他们也会教我一些新的东西。

南方+:您选拔学生看重哪些方面?

唐本忠:首先成绩不能太差。其次我希望学生有热情,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科研很多时候是失败的,失败多于成功,没有热情是很难坚持的。还有就是能跟别人配合,营造好的环境,在科学上的表现就是具有合作精神。

我希望我的学生,能通过好好学习来武装自己,带着批判精神,找一个自己喜欢做的方向。有热情、有勇气、能坚持的学生,一定会做出好东西。

南方+:来到深圳,您的育人梦想是否更接近实现了?

唐本忠:以前在香港工作的时候,我就很想回到内地来培养人才。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招的学生非常优秀,我相信他们中有些人将来可以做大事。在我有生之年,能看到我的学生为国家的建设、为民族的复兴作出更大贡献,那就是我最大的欣慰了。

文字:南方+记者 钟哲

摄影:南方+记者 张梓望 许舒智

编辑 胡冰
校对 张芳菲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