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解难、修复难,烟花秀为何仍在喜马拉雅山脉“炸响”?

南方周末 2025-09-21 15:11

▲(网络视频截图 / 图)

▲(网络视频截图 / 图)

全文共3415字,阅读大约需要8分钟

烟花燃爆瞬间的噪音会惊扰敏感的高原野生动物,造成应激反应。

所谓“生物可降解材料”,靠的是生物降解,而不同地区的生物降解能力差异极大。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文| 南方周末记者 黄思琪

责任编辑|黄思卓

2025年9月19日,位于西藏日喀则市一处的雪域高原,彩色的烟花沿着山脊引爆,声声巨响打破了世界屋脊的宁静。

这场充满争议的《升龙》烟花秀,策划方是户外品牌始祖鸟和艺术家蔡国强团队。根据澎湃新闻发布的一篇报道,这场活动是想展现对天地宇宙的追问。

始祖鸟官网称,该品牌是“来自加拿大海岸山脉,植根于高山”的户外品牌,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此次艺术活动是始祖鸟发起的“探索高山在地文化”的系列项目之一。

然而,多位环保人士向南方周末记者表达了质疑——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能否承受起如此大型营销活动带来的代价?

9月20日,相关词条冲上微博热搜。截至9月20日下午3时,始祖鸟在官方社交平台账号上,已删除《升龙》相关烟花秀宣传。

9月20日下午4时,西藏日喀则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接线人员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当天收到大量群众来电反馈该事件,已经向活动所在地江孜县人民政府汇报,并敦促有关部门尽快回应群众关切,接到正式回复后会向当日咨询的公众逐一进行电话回访。

关于此次高原烟花秀的相关环境评估情况,南方周末记者多次致电日喀则市生态环境局江孜县分局一位负责人,电话截至发稿并未接通。

9月21日凌晨,日喀则市委网信办在“云端珠峰”官微发布情况通报,9月20日,《蔡国强:升龙》烟花秀视频在网络发布后,引发网民关注。日喀则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已成立调查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核查,后续将根据核查结果依法依规处理。

(情况通报截图 / 图)

(情况通报截图 / 图)

“可降解材料”在高原降解难

“3、2、1,点火!”

西藏日喀则市江孜县的卡若拉冰川附近,蔡国强团队引爆《升龙》烟花,声音响彻高原,烟花在空中形成彩色烟幕,现场围观者众多,不时发出“哇”的惊叹声。

在网络上刷到这场高原烟花秀的视频,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植物学博士顾垒愤怒不已。

顾垒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从环保角度,在中国生态最脆弱的区域之一,开展非必要的商业秀,是对当地生态的破坏;从传播角度,始祖鸟作为一家主营户外用品的企业,以破坏户外环境的行为开展宣传,是对品牌形象的折损。

蔡国强生于福建泉州,是知名的烟花艺术家,作品《历史足迹》曾在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以“大脚印”的形式亮相。2024年,他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用火药,很多时候,就是在跟未知打交道,在点火之前,你其实不知道最终结果会如何。你知道火药是危险的,火药是会失控的,但它也能带给你意外和惊喜。”

澎湃新闻等媒体发布的活动报道显示,主办方曾表示,《升龙》艺术创作使用的是环保材料,所选用的彩色粉为生物可降解材料,曾通过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分与烟雾检测,并在国际奥委会及日本、美国、欧洲等多地的燃放验证中,确认其污染物排放符合环保标准。

与《升龙》相似的“白日烟花”秀曾在上海、泉州等多地开展。2014年8月,蔡国强用黄浦江上的数声巨响宣告个展《九级浪》开幕,他向上观新闻解释,其白日焰火的主要原料为食用粉、食用色素和服装颜料等无毒成分,不会造成PM2.5污染。

易女士在浏阳市长期从事烟花生意,她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白日烟花采用环保颜料,其主要成分虽然不会造成传统烟花爆竹的金属氧化物粉尘污染,但仍有燃爆所需的化学成分。

顾垒认为,烟花放完后的粉尘、碎屑,无法完全清理,即便符合城市环保标准的污染物排放,在生态脆弱的青藏高原是否会造成长期甚至不可逆的影响,也需要实证评估。

所谓“生物可降解材料”,靠的是生物降解,而不同地区的生物降解能力差异极大。

顾垒举例,一块香蕉皮扔在食腐动物活跃的广州,可能第二天就没了,但在青藏高原海拔4600米,低温、低降水、低生物活性的区域,没有能够分解这块香蕉皮的微生物,香蕉皮第二年可能还在原地。

高原植被修复难度大

“这是一条盘旋的龙,震撼!”在网络视频中,蔡国强点评这场和始祖鸟合作的烟花秀。

在雪域高山创作,会对生态保护造成影响,主办方显然意识到了。在始祖鸟官微前期的宣传文案中,特意强调项目团队针对生态保护制定了“预防一监测一恢复”的全链条方案。

除了采用“可降解材料”,文案还提及工作人员会在燃放后立即清理山体和溪流边残留物,并对山体植被进行翻土与植被修复,目的是“不留生态隐患”。

顾垒长期研究高原植物保护,并不认可“翻土”这一做法,也对植被修复的可行性表示怀疑,“表土带着污染物翻个面,对植被破坏性强,修复的难度更大。”

顾垒解释,青藏高原的主要植被是高山草甸,其表面是只有十几厘米厚的含有机质土壤,草的内部形成根系结构,像一张织得很密的垫子覆盖在土壤上,往下则是风化岩石碎末形成的土壤母质。

在高原过度放牧,破坏草毡层后很难恢复,就算在上面撒草种子也长不起来,正是因为这里的土壤母质极其贫瘠,没有营养,也存不住水,一旦缺乏植被覆盖,就容易水土流失。“高原上积累有机质很慢,植被自然恢复的时间可能比品牌存续还要长。用人工铺草皮的方式补救,成本则极其高昂。”

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历来受到政府部门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于2023年出台,是首部国家层面制定的规范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的基本法。

西藏高原作为青藏高原的主体,平均海拔四千米以上,受先天自然条件限制,对外界干扰敏感,易破坏难恢复,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全自治区国土面积的50%以上,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到了37.95%。

2024年12月,蔡国强《红帆》无人机烟花表演活动在泉州举行。(视觉中国 / 图)

2024年12月,蔡国强《红帆》无人机烟花表演活动在泉州举行。(视觉中国 / 图)

未经环评的烟花秀?

烟花材料可以环保革新,但噪声却难以避免。现场视频显示,点火后的燃爆声几乎盖过了音响播放的解说声音。

令野生动物摄影师、纪录片《雪豹和她的朋友们》导演奚志农感到不解的是,这场烟花秀的策划声称“敬畏自然”,实际上却是破坏自然。

奚志农说,烟花燃爆扩散的所谓“环保”化学物质对高原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谁来消除?对植被的伤害,对鼠兔、旱獭等小型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破坏谁来负责?

日喀则的雪域高原,栖居着许多野生动物。主办方在宣传文案中声称“通过盐砖引导鼠兔等小型动物离开燃放区”,在部分环保人士看来,也是“一厢情愿”之举。烟花燃爆瞬间的噪音会惊扰敏感的高原野生动物,造成应激反应。

顾垒表示,鼠兔依赖嗅觉而非视觉活动,摆在山脚下的盐砖未必能有效吸引鼠兔出洞,即便成功出洞,鼠兔每日需要摄取的盐分不多,吃完就会回巢,如何确保其等烟花放完再返程?对于高原上其他不吃盐的动物,如藏狐、雪雀等,盐砖引导也不成立。“现在正是动物贴秋膘、往巢穴积累过冬食粮的季节,鼠兔的家会不会被炸没呢?”

据澎湃新闻报道,蔡国强的《升龙》烟花秀最早构想于法国圣维克多山,其希望在塞尚故乡以一条火药“闪电龙”向西方艺术史宣告亮相,但多年来未能实现。

《升龙》烟花秀最终落地于生态环境脆弱的喜马拉雅山脉。澎湃新闻报道,蔡国强称,“希望在粗粝与神圣之间找到一种平衡,在喜马拉雅深处大自然的原初气息之中,展开一场关于人、自然、宇宙与灵魂的对话。”后续澎湃新闻官网删除了该报道。

然而,这场“对话”是否经过科学的环境影响评估?南方周末记者尝试联系始祖鸟所属的安踏集团,未获具体答复。始祖鸟母公司是亚玛芬体育,2019年被中国品牌安踏收购。

据《新京报》9月20日下午报道,日喀则市生态环境局江孜县分局一位负责人称,此次活动在生态环境局备案过,手续也合规,由于烟花使用的是环保材料,因此不需要进行环境评估,乡、村、县三级政府同意即可,目前当地生态暂未受到破坏。

多位公益环保组织从业者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主要针对大型建设项目、资源开发、区域开发、政策法规等,不涉及这类以一次性装置为主的商业活动,但此类活动也需要履行正规的审批手续,对于活动产生的环境影响,应提交科学严谨的证明,必要时应向社会公开。

9月21日,始祖鸟在微博致歉称,接受所有批评和建议,配合艺术家团队对全过程的环境生态影响进行复核,展开及时有效的补救行动。

南方周末记者通过多种方式联系蔡国强团队,截至发稿暂未获回应。9月21日,蔡国强工作室发布说明称,深表歉意,如确有环境影响,愿意全力补救,未来将更谨慎,更严格评估艺术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编辑 宋佳宁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