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省市县党政正职培训班上,为什么是这个县分享经验?
“产业强则县域强,产业兴则百业兴”。最新的赛迪百强县榜单排名中,惠州市博罗县再次上榜2025赛迪百强县榜单,位列第65,较去年的第66位上升了1位。
2024年,博罗全县GDP突破950亿元,达952.24亿元,同比增长4%。今年上半年,博罗县地区生产总值433.75亿元,增长7.2%,增速位居惠州全市第一。按照当前的发展态势,有望在2025年一举突破千亿大关。
这背后有哪些秘诀?9月13日,在全省市县党政正职高质量发展能力暨“加快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专题培训班上,博罗县委书记周耿斌结合该县的发展实际分享了如何以打造产业园区平台为牵引加快构建县域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经验。
博罗县委书记周耿斌。
博罗县委书记周耿斌。
周耿斌介绍,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来,博罗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着力推动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形成以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含新型储能)为主导的县域现代化产业体系,产业发展实现三大变化。
第一个变化是总量扩容。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博罗共有存续市场主体15.8万户,其中企业4.9万户,规上工业企业1364家,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800亿元,2024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3.9%,实体经济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第二个变化是结构优化。2024年,博罗的三次产业结构为11:53.9:35.1。形成了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现代食品等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其中,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2024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近650亿元。主导产业比重由原来的50%提升到70%,产业发展更加集聚。
第三个变化是质量提升。博罗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快速增长,2024年达到710家,比2022年增长40.4%,专精特新企业175家,是2022年的近3倍,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现零的突破,已有3家。
这些变化正是得益于博罗以打造产业园区平台为牵引加快构建县域现代产业体系的探索,对于如何推进产业园区建设,周耿斌将经验总结为坚持“四个一”改革,即“明确一个特色产业、完善一个管理机构、做强一个国企平台、制定一个融资方案”。
如在特色产业方面,博罗产业园区打造以智能装备制造和新能源为主导的现代产业集群,今年1-8月有规上工业企业52家、规上工业总产值115.8亿元,增长29%;至于管理机构,博罗成立了正科级事业单位产业园区管委会。
实施“百千万工程”还明确要求,要突出发展一批区位优势较好、经济实力较强、未来潜力较大的中心镇,有条件的打造成为县域副中心、发展成为小城市,增强对周边的辐射带动力和县域发展的支撑力。
为此,博罗县坚持以打造县域副中心为抓手推动产城人融合发展,将园洲镇、石湾镇一体打造县域副中心,并明确了“珠江东岸创新产业高地、引领区综合服务中心、现代化生态智慧城市标杆”的战略定位。
“未来,我们还将联动县域副中心及与其接壤的新长宁镇,一体建设低密度、现代化、产城人融合,拥有百万人口的罗浮新城。”周耿斌说,将把罗浮新城打造成为具有与广州、深圳、东莞等湾区核心城市同样的现代化品质,但能提供人文、生态等不一样体验的、更吸引年轻人的未来之城。
与此同时,博罗还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以探索融合发展新路为动力推动产业提质升级。
分享经验的同时,周耿斌还提出了相应的工作体会,他建议,科学把握发展定位,走好差异化发展之路;着力解决好“钱、地、人”问题,做好保障支撑创新激励机制;全县“一盘棋”走好集约集聚集群发展路子。
采写/脚本:南方+记者 黄进 马立敏 许宁宁 见习记者 吴静涵
摄影/摄像:南方+记者 张冠军
剪辑:南方+记者 万稳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