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丁建庭
“希望避免执政的自民党内出现分裂。”
9月7日,日本首相、自民党总裁石破茂宣布决定辞去自民党总裁职务,这意味着石破茂也将辞任日本首相。目前,自民党已着手全面启动新任总裁的选举工作。
石破茂为什么决意辞职?谁有可能成为接任者?对中日关系又会带来什么影响?
(一)
石破茂于去年9月当选日本自民党总裁,其任期本应在2027年9月结束。
然而,由于自民党在去年10月众议院选举、今年7月参议院选举中接连失利,导致执政联盟失去了过半数议席。这也是自民党自1955年成立以来,首次在国会众参两院都未能取得过半数席位,党内要求石破茂辞职、提前举行自民党总裁选举的呼声比较高涨。
今年7月,自民党在参议院失守后,石破茂曾表达继续担任首相的意向,理由是日本当时正面临与美国的贸易谈判。随着日美关税谈判完成以及美国政府签署关于两国贸易协议的行政令,日美间关税问题得到一定程度解决,石破茂的辞职问题再次被摆上议程。
近一段时间以来,石破茂一直面临不小的下台压力。就在本月2日,自民党召开本党参众两院议员全体会议,总结在7月参议院选举中失利的原因。石破茂在会上就选举失利道歉,并表示自己无意固守首相职位,将在适当时间作出适当决定,已经释放出辞职信号。
根据自民党党章,自民党总裁任期届满前,如果有超过半数的自民党籍的国会议员和超过半数的自民党都道府县支部联合会代表都提出选举新总裁的要求时,可进行新总裁选举。自民党总裁选举管理委员会已于9月2日发出通知,就是否提前举行总裁选举向自民党籍国会议员和自民党地方支部联合会确认意向。这是促使石破茂辞职的直接原因。
因为提前进行自民党总裁选举几成定局,石破茂要么被选下台,要么主动下台,他最后不得不作出“苦涩决断”,以“体面撤退”的方式避免了党内“决定性分裂”。
客观来看,石破茂担任日本首相不足一年,自民党在选举中接连失利,并非他一个人的原因,根本上还是日本民众对自民党不信任,包括自民党“黑金”丑闻等问题。
(二)
按照选举规定,日本新任自民党总裁要想成为首相,还需要通过国会的首相指名选举。
由于自民党在国会的“双少数”地位,新总裁能否顺利当选日本首相还存在一定不确定性。不过,自民党在国会两院仍是最大党,联合其执政盟友并拉拢部分小党,仍可以在首相指名选举中获得过半数支持。同时,在野党之间分歧严重,更难以组成稳定联盟。
石破茂辞职将引发日本政坛争斗加剧。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有可能接替石破茂成为下任自民党总裁的人选包括两位前经济安全保障担当大臣高市早苗、小林鹰之,农林水产大臣小泉进次郎以及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
民调显示,高市早苗和小泉进次郎的支持率居于前两位。高市早苗是日本右翼政客代表人物之一,在去年总裁选举的决胜轮中败给了石破茂;小泉进次郎则出身政治世家,是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的次子,在去年总裁选举首轮投票中排名第三。基于这一民调结果,自民党内普遍认为,高市早苗和小泉进次郎两人最接近“石破后继者”的位置。
在近期的公开发言中,小泉进次郎始终回避就自民党总裁选举发表评论,高市早苗也在早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对于是否参加下届总裁选举没有表态。但外界普遍认为两人均有意出马,预计自民党接下来的总裁选战,将以高市早苗和小泉进次郎为核心展开。
不过,由于当前自民党在国会两院陷入“双少数”困境,高市早苗和小泉进次郎若是愿意此时接手一个“烂摊子”,也需要勇气。
(三)
石破茂决意辞职,将成为前首相安倍晋三2020年卸任以来第三位下台的领导人。
近年来,日本政坛“走马灯式”更换领导人,这是日本整个国家焦虑、迷茫的表现,也是自民党丑闻不断、内斗不止的体现,对中日关系的稳定发展也有一定影响。
石破茂属于自民党内的对华温和派,他主张稳定对华关系,去年11月在利马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同习近平主席会见,双方就共同努力全面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和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建设性、稳定的中日关系,达成重要共识。
石破茂上台以来,尽管中日民间对两国关系改善的直接感受还不是很明显,但两国在政治上为稳定双方关系共同作出的努力是显而易见的。正如习近平主席在会见石破茂时所说:“当前,国际和地区形势变乱交织,中日关系处于改善发展的关键时期。”
相对来说,高市早苗和小泉进次郎对华更加强硬。高市早苗是日本出名的激进右翼政客,她是安倍晋三的得意门生,曾任总务大臣,多次参拜靖国神社,长期支持“强化与美台安全联系”,今年4月还带领日本国会议员窜访台湾,直接挑战一个中国原则。
小泉进次郎的执政思想和他父亲小泉纯一郎不太一样,反而更接近石破茂的温和路线。不过,他在8月15日公然参拜靖国神社,还是给中日关系埋下了隐患。
目前,谁会成为日本新首相尚难预料,而不管谁上台,中日关系都将面临新的考验。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