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艘漂浮式动力定位养殖平台“湛江湾1号”、建设中的全球首例全悬浮定深高抗台风养殖平台“海塔1号”、全球首艘水体自然交换型深远海养殖工船“湾区伶仃号”……
近日,湛江湾实验室凭借自主研发的系列深远海养殖平台成功案例,以及在技术人才、软件应用、装备设计等方面的突出优势,成功通过广东省船舶工业协会甲级渔业船舶设计资质现场评审。
技术积累与创新成果
一直以来,湛江湾实验室自主研发的系列养殖平台备受关注。以日前相继下水的“湛江湾1号”“湾区伶仃号”为例,它们是目前广东规模最大、智能化领先的养殖平台,适用于南海千米乃至万米水深的全海域养殖,极大拓宽深远海养殖的生产空间,将为我国渔业养殖行业实现工业化和规模化养殖转型升级提供范本。
不仅如此,半潜式矩形可移动养殖平台“恒燚1号”、全潜坐底式大型智能平台“深蓝2号”系列、坐底式网箱“财金万泽丰海上粮仓壹号”系列等养殖平台也备受行业关注。
目前,湛江湾实验室自主设计的8座大型深远海养殖装备已陆续交付使用,总计养殖水体60万立方米,在养殖装备领域累计形成研发专利130余项,孵化企业2家,项目每年可形成产值近5亿元。
长距离鱼苗保活运输船、智能化饲料输送船、波浪补偿登乘装置、无人化智能投喂船……除系列养殖平台外,为了补齐深远海养殖产业链配套短板,湛江湾实验室也在研发多型关键辅助船舶及装置,共同构建起深远海工业化养殖的完整配套保障体系。
全链条构建深度研发矩阵
依托深厚的船舶工业技术底蕴,湛江湾实验室在设计深远海养殖装备时始终坚持海工级安全标准。此次申报甲级渔业船舶设计资质,不仅是为了通过认证提升市场公信力,满足高端客户对权威资质认证的硬性需求,也是为了推动行业科学规范体系的建立,引领产业有序升级。
这项资质的成功获取,不仅标志着实验室在海洋高端装备研发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更为其承接外部业务构筑起核心资质壁垒,为持续攻关深远海养殖装备关键技术奠定了坚实基础。
而湛江湾实验室设计团队的核心竞争力,除了拥有专业的船舶领域研发设计人员外,还在于全产业链协同创新的团队架构所形成的深度融合研发矩阵。
融合船舶设计、生物养殖、智慧渔业、精深加工等多学科的团队力量,湛江湾实验室始终贯彻市场导向的研发策略——从装备设计到产品迭代,全过程紧密对接用户需求,依托持续反馈机制推动技术优化与落地升级,切实打通了“实验室创新”与“产业痛点”的衔接链路。
撰文:邓巧月 通讯员 王茂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