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手三指捏针,手腕用力,快速一旋,手掌优美展开,一根银针准确刺入患者颈部穴位。如此重复,不到2分钟,60根银针全部扎完。半小时后拔出,患者发现,原本僵硬疼痛的颈部,已然松快不少。
在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以下简称“省二中医院”)针灸康复科三区,类似的场景屡见不鲜。该区区长、主任中医师秦敏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岭南飞针疗法)代表性传承人,一个上午的门诊,他会用掉几千根银针,为患者祛除病痛。
岭南飞针疗法始于19世纪末,广东阳江名医张宗海在行医时首创快速进针法,后来,其孙、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张家维研发出“双指飞针”。作为第三代传承人,秦敏则持续推动飞针理论和技术创新。
“从大量临床数据来看,岭南飞针疗法对治疗小儿脑瘫综合征、中风后偏瘫及面瘫、焦虑失眠、顽固性头痛、颈椎腰腿痛、湿疹、黄褐斑等有较好疗效。”秦敏说。近年来,为了让飞针疗法造福更多患者,他不断奔走,让这项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独特技艺走出广东、辐射全国,甚至走向世界。
▲秦敏
让传统技艺焕发新光彩
接触飞针,对秦敏来说,既是偶然,也是必然。“我小时候的梦想是当一名工程师,但阴差阳错报考了广州中医学院(今广州中医药大学)。”秦敏说,正常情况下,他应该会成为一名中医内科医生,但几次不期而遇,让他跟飞针结下了不解之缘。
第一次相遇在1985年,秦敏大三,到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轮科见习时,在飞针大师陈全新身上首次见证了飞针的神奇魅力;第二次是在1987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跟随张家维学习;1988年大学毕业,他被分配到广州市越秀区中医院,几年后被医院选派到北京,学的又是头皮针,随后正式转战针灸康复领域。
2005年,为了推动中医发展,当时的广州市卫生局在全市选拨20名首批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并根据个人发展方向,聘请省名中医一对一带徒教学。经过层层考核,秦敏入选,正式拜师张家维,学习岭南飞针疗法。
“这次拜师是我医学生涯的重大转折点。”秦敏笑着说。2007年,他作为优秀人才被引进到省二中医院,2009年又被选拔为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跟随省名中医卢桂梅系统性学习中医内科知识。
“我是半路转学针灸的,本是劣势,但以跨界者的视角,让我在传统技法与现代思维的碰撞中找到了独特的优势。”秦敏说,多年临床的积累、专门的飞针训练、系统的中医内科培训,以及海纳百川的学习精神,让他敢于突破传统针灸理念,大胆创新。
他结合中医内科知识,归纳总结出“理、法、方、术”的岭南飞针治病机理:以中医整体观为理,打通任督二脉为法,安神醒脑头皮针、调气扶阳腹针、太阳夹督围刺针为处方,快速旋转的飞针手法为术,形成岭南飞针整体治疗体系。
“实施飞针要严格遵循三大手法进针,即头皮针‘一拍、二推、三旋转’的注射式,腹针‘一旋、二翻、三点头’的飞行旋转式及背针‘一压、二提、三旋转’的指压式。”秦敏介绍,无论是哪种进针方式,都要有定力及手力,做到人针合一,控制好入针的速度、角度、深度。多年来,为了保持施针力度,他每天都要练功,打太极拳或八段锦。
小小银针看似平平无奇,却总能发挥意想不到的效果。小龙出生不久就被诊断为小儿脑瘫,年龄越大症状越明显:不会说话,也不能走路。父母带着他四处寻医,试过各种治疗方法,都不理想。几乎要放弃的时候,经人推荐找到了秦敏。之后5年,秦敏运用飞针和中药联合治疗,小龙的情况逐渐改善。“这么多年来,我一直随诊。现在,他长大了,不但能够自食其力,还结婚生了小孩。”秦敏很欣慰。
还有一次在新疆义诊,有位村民说自己长期头痛、失眠,秦敏当场为他施针治疗。第二天一早,村民驱车60公里来到秦敏落脚的地方,感激地说,这么多年终于睡了个好觉,希望能再次扎针。
类似的故事不计其数。随着岭南飞针疗法影响力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患者慕名而来,目前针灸康复科床位数达90张,每日接受飞针治疗的患者接近150人次,每年团队治疗昏迷中风等危重顽症患者超过万人次。
在这个过程中,岭南飞针疗法得到政府和社会的认可,2018~2022年先后获区级、市级、省级非遗项目,2023年又被列入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作为代表性传承人,我将带领团队进一步整理完善,并传承、保护飞针疗法,让更多患者受益。”秦敏说。
▲岭南飞针进校园
让岭南飞针疗法走向世界
秦敏还有一个愿望: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让这项特色疗法经久不衰,并推广到全世界。
在秦敏牵头下,岭南飞针疗法在省二中医院设立了广州市非遗传承基地,并建立了省级非遗传承工作室。第四代传承人、该院针灸康复科主任中医师李敏2007年拜师,现已成为越秀区非遗传承人。“通过带教研究生及正式授徒,我们已携手培养第五代传承人共30余人。”秦敏介绍。
还有许多非正式的学生,比如慕名前来的进修生、规培生、轮科医生及前来跟诊的同行。“只要有人愿意学,我就愿意教。”秦敏说,如今他的学生遍布省内外,连港澳、海外都有飞针传承的印记。
2022年2月,香港中医师王咏祈到粤港澳大湾区交流,拜师秦敏学习岭南飞针后,又返回香港中医诊所执业;梁伯是中医迷,退休后在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针灸函授班学习,后又专门跟师秦敏。后来,他随女儿移居爱尔兰,在当地考取了针灸执业证,开了诊所,为不少国外友人解决了诸如脚扭伤、顽固性失眠、疼痛等疑难问题。
为了扩大岭南飞针疗法的传播和影响力,秦敏时常带领团队与各级医院展开交流学习与深入合作,现已在深圳、珠海、茂名、佛山、江门、河南商丘等10个地市建立教学基地或成立工作室。
2013年起,秦敏被选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团专家,积极在海外播撒岭南飞针疗法的种子,目前已经去过阿根廷、智利、墨西哥、南非开普敦、温哥华、新加坡等十余个国家及地区。每次出国,他就会随身携带上千根银针,宣传推广,也随时替人治疗。“在海外,我发现中医针灸很受欢迎,经常有人主动来找我扎几针。”秦敏说。这些感动和激励,凝成无穷的动力,支撑着他在中医道路上越走越坚定,越走越远。
近年来,他还充分借助媒体的力量,分享飞针知识,传播中医文化,不仅与电视台合作拍摄节目,还利用互联网,在抖音、百家号等平台开展健康科普和宣教。其中在某平台已发布939件作品,粉丝83.2万人,获赞378.7万,为不少网友提供了就医指引。
“作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岭南飞针疗法传承、保护和推广之路任重道远,前景光明。”秦敏说,他会带领团队一直走下去,不断创新发展,努力让全世界都能感受到中国针灸的魅力与疗效。
记者 | 曾剑萍
编辑 | 梁沐 尹蓁 责编 | 贺依茜
审核发布 | 李楠楠
来源 | 本文首发于《人之初》杂志,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