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都区狮岭镇:深耕学习教育沃土,结出惠民务实硕果

作者 李嘉益 2025-07-15 16:48

花都区狮岭镇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将学习研讨成果细化为“为民办实事”清单,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将学习教育焕发出的热情转化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强大动力。

通过构建“党委领导、村居主导、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民生“微实事”工作机制,畅通民意收集渠道,精准立项,高效执行,一批批紧贴民心、温暖人心的项目落地见效,切实把学习成果书写在为民服务的生动实践中,有效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精准对接需求:技能培训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

深入村居摸排就业意愿,按需定制课程;积极链接专业师资力量,提供“理论+实操”沉浸式教学;配套创业导师资源,打通技能转化“最后一公里”。

联星村针对农村妇女就业难题,举办“党群共焙·全能妈妈西点师技能培训”,40余名村民在专业导师指导下探索家门口就业创业新路径。

“家门口学到真本事,太值了!”村民娇姐展示着自己的蛋糕作品,满脸自豪。课程既教西点制作,又分析市场趋势,还提供“轻投资、易操作”的家庭创业方案。

活动特邀创业导师,结合乡村实际,为学员梳理“亲子烘焙体验”、“节庆定制礼盒”、团购等“接地气”创业路径。

联星村干部表示,这是“技能培训+创业孵化”的创新实践,旨在让村民端稳“技能饭碗”,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未来将持续推出多元化培训,助力村民“学技术、守家业、创事业”。

整合多元力量:儿童友好空间筑造成长“暖心巢”

直面儿童活动空间匮乏、教育资源不均的痛点,积极整合镇村资源,盘活闲置党群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空间,进行适儿化改造;多方联动对接公益基金会等社会组织,组建志愿者队伍,引入专业服务理念和资源,提供常态化陪伴与辅导,倾力打造多功能儿童友好空间。

西头村积极链接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资源,在党群服务中心内开辟出专属儿童的乐园——“小禾的家”,打造“十分钟儿童活动圈”,提供课业辅导、兴趣课程、素质拓展等多样化服务,重点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有效填补了放学后和假期的教育陪伴空白。“孩子们告别了手机电视,在这里交朋友、学知识,我们家长一百个放心!”家长们纷纷点赞,称此举真正办到了心坎上。

聚焦安全守护:“微改造”筑牢民生“防护网”

坚持问题导向,建立安全隐患“即报即查”响应机制,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共建共治,以“小切口”快速响应,消除安全隐患。

军田村接到家长反映,军田小学西侧临河路段无防护设施,学生通行存在严重落水风险。村党委高度重视,立即现场勘查,确认该路段临水无栏、路面狭窄、缺乏警示,迅速行动,将此项目列为“民生微实事”重点推进。积极争取支持,引入江西中煤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帮扶资源,最终确定在河边安装符合国标的高强度防护护栏。工程严把质量关,专人监督,确保“建一处、护一方”,用坚实的护栏守护了孩子们的上学路,也守护了家长的安心。

传承文化根脉:非遗进校园培育自信“小传人”

“校村共建”搭建传承平台,聘请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或专业教练驻校授课;加大专项经费保障力度,及时更新安全、专业的训练器材;搭建展示舞台,积极推动“非遗+教育”深度融合,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成就感与文化认同。

新扬村联合新扬小学,打造醒狮文化传承基地,激发青少年兴趣,培养热爱传统的“小狮人”队伍。专业醒狮教练进驻校园,开设系统课程,从历史文化讲解到扎马步、舞狮步伐等基本功训练,循序渐进教授跳跃、翻滚、鼓乐配合等高阶技巧。

学校更新了色彩鲜艳的狮头、音质纯正的鼓镲等专业器材,保障训练安全。经过刻苦训练,一支充满活力的“小狮人”队伍已然成形。他们活跃在校内节日庆典、文艺汇演的舞台,精彩的表演赢得师生家长满堂喝彩。这些“小传人”的成长,不仅彰显了项目的成效,更让醒狮文化在校园焕发新生机。

创新协同机制:政企联手点亮百姓“幸福路”

社区主动摸排基础设施短板清单,精准对接辖区企业社会责任资源,建立“企业认领”项目库,探索“社区牵头+企业认领”模式,高效破解民生难题。

狮岭社区聚焦居民反映强烈的狮峰上街、下街路灯老化、照明不足问题,积极协调辖区内睿博置业管理有限公司参与共建。企业投入10万元对原有损坏路灯进行更换,并在照明薄弱区新增15盏新型节能路灯。

改造后,道路照度显著提升,通透感增强,有效消除了夜间出行安全隐患。“以前摸黑走,现在亮堂堂,走路踏实,心里更亮堂!”居民们对焕然一新的“回家路”赞不绝口。

从技能赋能到安全护航,从文化传承到设施升级,狮岭镇依托“微实事”工作机制,精准聚焦问题,高效整合资源,务实推进项目,以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实事为笔,勾勒出惠民生的温暖图景。这是“以学促干、解民忧纾民困”的务实答卷,深刻诠释了基层党组织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的“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使命担当,为绘就幸福狮岭的亮丽底色增添了坚实一笔。

撰文:李嘉益

编辑 叶颖诗
校对 张芳菲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