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值蚊媒传染病高发季,想知道身边蚊媒情况怎么办?8月3日,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示,居民可通过广州疾控中心官网或“广州疾控i健康”微信公众号的下拉菜单便捷进入查询,了解最新监测结果和蚊媒密度变化趋势。
居民授权定位后,即可快速了解所在区域是否存在蚊媒传播风险,如居民所在区域正在开展蚊媒传染病疫情处置,系统将提示用户区域内存在传播风险,建议居民注意防蚊叮咬、积极灭蚊,并做好个人防护。
蚊媒地图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7月第4周广州全市蚊媒风险等级为中风险,其中监测的120个街镇中,45个达标,24个为低风险,39个为中风险,另有12个被列为蚊媒高风险区。
蚊媒高风险意味着什么?广州疾控中心表示,了解蚊媒密度变化趋势,对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有一定的预警作用。蚊媒地图历史数据最早可回溯到2020年1月,每年蚊媒传染病高峰期,地图数据更新频率为每周一次,其他时段则为每半个月一次。
蚊媒风险等级是如何划分?广州疾控中心解释,主要依据两个专业指标,即布雷图指数(BI)和诱蚊诱卵器指数(MOI)。
布雷图指数(BI)是通过检查室内外小型积水容器数量及伊蚊幼虫孳生情况计算得出,指数越高,伊蚊密度越高,登革热传播风险越大,一般指数超5就有传播风险,超20存在暴发风险。
诱蚊诱卵器指数(MOI)是通过统计有效回收的诱蚊诱卵器中阳性(含成蚊或蚊卵)容器比例,评估伊蚊密度的核心指标。小于5为控制登革热传播的阈值,大于5有传播风险,大于10有暴发风险,大于20有区域流行风险,需要持续清除孳生地和杀灭成蚊。
如果居民查询到家附近蚊媒密度较高,广州疾控中心建议,居民不必恐慌,应立即行动起来,做到“翻盆倒罐清积水,没有积水就没有蚊虫”。同时,家中可安装蚊帐、纱门纱窗,使用驱蚊产品,外出尽量穿浅色长袖长裤或使用驱蚊水。此外,如出现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相关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主动告知旅居史并积极配合治疗。
南方+记者 厉思璇
通讯员 穗疾控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