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读书月,跟着它在潮州“寻宝”!

作者 刘梓薇 2025-08-01 21:27

“宋代国朝官印为何在潮州人家随处可见?”“潮州府衙谯楼镇海楼曾经有什么社会功能?”“古城里哪座建筑被誉为 ‘潮州木雕博物馆 ’?”…8月1日上午,伴随着2025南国书香节潮州分会场的开幕,《潮州密码》现场分享会也在潮州市图书馆举行。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潮州记者站站长、《潮州密码》主编苏仕日作为主讲人,带领学生以及文化爱好者,从一本书解开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密码。

《潮州密码》由《南方日报·潮州观察》同名专栏的30余篇文章改编而成,囊括潮州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方面。该书从不同的视角切入,通过文物谱系、移民历史、哲学观念与名人群体等维度,深度解析潮州文化基因。

从《潮州密码》一书的封面开始,就暗藏着潮州文化的巧妙玄机。“大家知道封皮的背景图是什么吗?这是清朝嘉庆年间张宝所画的《湘桥仙迹》,是目前已知的描绘潮州古城面貌最早的一幅画。”打开封皮,犹如推开一扇老厝的大门,上面印着形似“国朝官印”的“门簪”,给读者一种“开门解密”之感。

“这两个像印章一样的东西是潮州传统建筑的标志性装饰物 ‘门簪’,大家知道这两个门簪上的九叠篆分别是什么字吗?”在互动问答环节,观众有的微微斜着头凝视屏幕上的门簪,有的交头接耳商量着答案。“诗礼传家!”“福寿!”“崇德!”大家通过妙趣横生的猜字游戏获得《潮州密码》衍生文创钥匙扣、冰箱贴的同时,也在欢乐中收获对潮州文化的认知。

从潮州木雕、英歌舞到广济桥、潮州西湖,主讲人以书读城,贯通古今,讲述了潮州艺术、建筑在历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价值,阐述了潮州文化生生不息的发展根脉,也展现了《潮州密码》以“媒体著史”的全新视角,助力潮州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活力。

“我本不是潮州人,但我对潮州这座城市非常有感情。希望大家通过《潮州密码》一起来热爱、一起来解密,一起来了解你所生活的这座城市!”苏仕日说。

“编者作为一名外乡人能够对潮州产生这么浓厚的感情,并且用独到的见解和视角解读潮州文化,非常难得!”文化爱好者庄财永表示,希望这样的读书分享活动能够更多地举办,让“00后”甚至“10后”“20后”,都来了解家乡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文/图:刘梓薇 陈烨琳

编辑 余丹萍
校对 杨远云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