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为广中医一院这些去村里的年轻人点赞!

广东健康头条 2025-08-01 23:02

今年夏天,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下称“广中医一院”),有一群年轻人格外忙。

进入暑期以来,共有538名学生组建了22支社会实践队伍。他们奔赴基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其中,有16支队伍是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包括3支学校“双百行动”结对专项队伍。

他们的足迹从岭南大地延伸至赣鄱平原。在老师们的带领下,20支省内队伍深入茂名、云浮、揭阳、清远等广东多地,2支省外队伍则奔赴江西南昌、宜春。

走进基层,这群年轻人如何发挥专业所长,播种杏林精神?一起来了解他们的故事,为他们点赞!

这个暑假,为广中医一院这些去村里的年轻人们点赞!(可多选)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榕光志愿者服务队 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医志行志愿服务队 3.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红医传薪志愿服务队 4.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福铃志愿者服务队 5.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邓铁涛铁杆中医红色传承队 6.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三色谨三下乡实践队 7.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桔灯·爱志愿服务队 8.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eye眼志愿服务队 9.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汕医行志愿服务队 10.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青菽志愿服务队 1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砥砺前行”志愿服务队 1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岐黄高凉行志愿服务队 13.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播种计划志愿服务队 14.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仙桥黄鹤志愿服务队 15.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玉壶济世志愿服务队 16.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传音筑梦志愿服务队 17.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医行志愿服务队 18.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怀月志愿服务队 19.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医道传心志愿服务队 20.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生命缘贺寿志愿服务队 2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莞邑新程志愿服务队 2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胶己人志愿服务队 提交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榕光志愿者服务队

榕光志愿者服务队前往云浮云安,开展义诊、科普、助农、乡村助老等志愿服务。他们联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云安区中医院专家,在都杨镇举办大型义诊,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其中,“家门口挂专家号”活动惠及群众超300人次。

他们创新打造中医文化市集,设置丰富互动体验区,让中医药文化“活”起来。同时,特设爱心助农专区,推广本地特产,服务乡村振兴。团队巧妙借势云安区“村BA”篮球赛热潮,在六都镇、都杨镇赛场设立中医药服务点,累计服务1317人次,将中医药融入乡村体育生活场景。

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医志行志愿服务队

医志行志愿服务队是前往“双百工程”结对地云浮云安区的两支队伍之一。团队立足当地实际需求,携手云浮妇幼保健院,在都杨镇都杨综合文化站开展为期3天的“医心为民,岐黄送暖”中医义诊活动。

邀请了保健院4位中医专家亲临现场坐诊,为居民提供一对一健康问诊服务,还开展了血压血糖测量、推拿、贴耳穴、幽门螺旋杆菌防治宣传手册派发等活动。团队20余名成员,总计服务500余人次、派发了200多份宣传手册,让中医药的惠民服务直达基层。

3.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红医传薪志愿服务队

他们是一支由满腔热忱、专业扎实的中医学子组成的青年突击队,队伍成员来自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等不同专业。服务队深入清远佛冈水头镇,制作《红医莫玉山》宣传片弘扬基层仁医精神,携手儿童绘制“岭南八珍”主题墙绘,让中药文化点亮乡村街巷。

同时,他们开设“青囊学堂”传授红色医史、八段锦养生术,联动附属医院开展义诊,发放祛湿药浴包等健康礼包,推动“治未病”理念扎根基层;调研医疗资源短板,促成远程诊疗、专家坐诊及医护培训方案落地,打造校地共建“双百行动”示范样板。

4.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福铃志愿者服务队

自2011年成立以来,服务队已累计开展中医药服务活动逾200场,惠及群众超2.9万人次,提供基础医疗服务、中医药趣味科普集市、义务教育支持、关爱老年群体等志愿服务活动。

今年暑期,作为“百千万工程”突击队,服务队联合石楼镇团委,启动“青春奋进‘百千万’,中医服务惠石楼”专项行动。活动延续基础医疗服务的同时,重点打造“中医药趣味科普集市”。集市设置时光记忆站、百草互动坊和健康加油站三大区域,通过服务展示、中药体验(五感识百草、香囊DIY)和健康服务(艾条灸、推拿等)等形式传播中医药文化。

5.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邓铁涛铁杆中医红色传承队

邓铁涛铁杆中医红色传承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于2023年,主要由第一临床医学院学生组成,以“红色岐黄双链驱动”为核心,服务开平市月山镇。

他们联动周文雍陈铁军纪念馆拍摄《铁涛赤脉》微团课,设计“非遗+康养”旅游路线,串联邓铁涛故居、灵芝基地,打造云端中医药研学走廊。团队开设铁涛课堂宣讲红医故事与中医药知识;开展“杏林护脉”义诊。同时,建成“云上铁涛”数字化平台。

6.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三色谨三下乡实践队

实践队成立于2021年,成立以来,坚持将课本所学运用于实践,回馈乡土、服务社会。7月,三色谨三下乡实践队联合连南瑶族自治县中医院(瑶医医院),于连南三江镇开展惠民义诊暨中医药嘉年华活动。活动邀请了清远市中医院的钱光泽医生及多位资深瑶医师傅现场坐诊。此外,基础医疗服务与科普区也热闹非凡,测血糖、量血压、科普宣讲、香囊制作等环节多点开花,深受群众喜爱。

7.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桔灯·爱志愿服务队

桔灯·爱志愿服务队自2013年成立至今,参加志愿服务520余人次,累计服务时长2600余小时,惠及6800多人。

今年,桔灯·爱在九江顺利开展了基础医疗服务、调研等活动,除开展特色儿童心理健康课堂外,在当地村委的支持下,创新性结合九江非遗、桑蚕文化开展非遗课堂与实地研学,让小朋友们在课堂中增进对这片具有深厚历史土地的了解,切身走入非遗传承。

8.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eye眼志愿服务队

eye眼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24年,聚焦眼健康和中医药融合创新 ,致力于儿童眼健康与中医药文化融合开展趣味护眼科普课程,提供免费视力检测服务,提升儿童护眼意识。

他们结合中医药文化,通过药材辨识、香囊手作、八段锦教学等形式,培养健康用眼习惯,弘扬中医养生理念;为居民提供量血压、测血糖、推拿、贴耳穴等中医药便民服务,并搭配视力筛查,建立健康档案;推广中医护眼知识(如药膳、眼保健操),通过科普手册、花茶体验(金银花茶、罗汉果茶)传递“治未病”理念。

9.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汕医行志愿服务队

服务队于7月赴汕头澄海开展以“远志扬国医,茴香赴汕头”为主题的三下乡实践活动,以医学专业为基,融合土窑文化保护、狮头鹅产业调研等多元实践,用青春力量服务基层、传承潮汕文脉。

团队在隆都镇党群服务中心及店市古墟开展基础医疗服务活动,开展前美村竹宅古树保护活动,包含竹宅故事宣讲、古树保护科普及知识问答等环节。汕医行于隆源逸景体验并传承“敲土窑”乡村文化,并为澄海设计一条特色旅游路线,助力乡村发展。

10.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青菽志愿服务队

青菽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23年4月,是由退役大学生建立的三下乡队伍。结合专业能力,队伍以南药调研为纽带,开展义诊、义教等志愿服务活动,弘扬中医药文化,助力乡村经济发展。

在2025年7月19号到7月21号,广州中医药大学方芳教授和李肇宏老师带领青菽志愿服务队在封开县罗董镇开展为期三天的义诊活动。医生们为村民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康复建议,学生们为村民提供艾灸、推拿、贴耳穴、量血压等基础医疗服务。学生们锤炼了专业技能,更培养了医者情怀。

1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砥砺前行”志愿服务队

2021年至2023年,团队暑期奔赴惠州热汤村、博罗县湖镇镇,2024年深入阳江玉沙村,开展多样“三下乡”实践,以青春助力乡土发展。

今年暑假,他们在阳江市玉沙村持续开展义诊活动,每日清晨为居民提供贴耳穴、测血压、推拿等基础医疗服务,并开展医疗科普。队伍聚焦阳江风筝非遗文化,通过参观阳江风筝馆,深入了解其历史与制作工艺。团队积极推动文化传承,带领社区孩子亲身体验风筝制作过程,让孩子们切身感受非遗魅力。

1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岐黄高凉行志愿服务队

服务队致力于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内容涵盖健康知识科普讲座、中医健身操教学、基础医疗志愿服务、高凉文化及红色文化宣传、社会调研等多个方面。

队伍目前已成功结对高州市潘州街道“百千万工程”项目,今年开展的中医健身操(五禽戏、六字诀、拍八虚等)教学每日服务人次超25人次;同时,队伍在专业医师余翔医生的指导下开展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脊柱侧弯等疾病防治知识的科普讲座,为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13.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播种计划志愿服务队

服务队致力于传播中医药文化,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该团队服务内容涵盖义教、基础医疗志愿服务、红色文化宣传、社会调研等多方面,结合中医药文化,开展线上线下义教活动。

播种计划志愿服务队与汕头市澄海区华冠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合作开展线下义教活动,针对下乡地特点设计了多元丰富的中医基础知识科普系列课程,并在义教的最后一天进行“翻转课堂”:由小朋友们化身“摊主”向居民讲解四天义教所学习的中医药文化知识,如二十四节气养生、中药香囊配方和八段锦。

14.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仙桥黄鹤志愿服务队

仙桥黄鹤志愿服务队,致力于潮汕文化的保育工作,以青春实践助力乡村振兴。近日,仙桥黄鹤志愿服务队走进潮阳区,以“体验、访谈、拍摄”,赋能非遗剪纸、英歌舞、笛套音乐及鲎粿的传承与发展。

队伍深入塗库笛套队训练现场,与非遗传承人深度访谈,剖析发展瓶颈,探讨“破圈”路径,同时面向当地笛套队及居民开展大量问卷与量表收集。此外,队员向省级传承人魏惠璇学习剪纸技艺,感受纹样中的文化内涵与匠心;向后溪英歌队学习槌法,体悟动作中的刚劲与精神;探访赵老二鲎粿店,挖掘其历史与工艺,并拍摄视频助力推广。

15.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玉壶济世志愿服务队

玉壶济世队扎根揭阳玉湖镇,将医疗服务送到群众身边,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专业的医疗服务,让中医药走进千万家。

本年度,团队开设便民义诊站,为群众提供量血压、艾灸、推拿等贴心健康服务;开展趣味义教课堂;组织参观掐丝珐琅工作室;举办潮乐雅集。系列活动立足民生需求与文化传承,以务实行动践行社会责任,充分展现青年群体创新公益的担当与活力。

16.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传音筑梦志愿服务队

传音筑梦服务队聚焦国家资助政策下乡,是广东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与汕头潮阳铜盂镇团委结对。聚焦政策普及与健康服务双线并行。

在胜前公园、凤壶村等地,他们连续开展义诊活动,为居民提供量血压、贴耳穴、推拿等基础医疗服务;在胜前市场设立政策宣传集市并主动走访,大力普及国家助学贷款等资助政策,有效提升知晓度……

在胜前居委会,他们举办主题宣讲会,由南海伦老师解读政策,队员结合中医专业讲解养生知识并组织香囊制作。同时,队伍深度探索潮汕非遗文化,参观英歌舞博物馆、蔡楚生故居,并深入英歌小镇,在国家级非遗(潮阳英歌)传承人指导下亲身体验槌法技。

17.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医行志愿服务队

医行志愿者服务队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风信子”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所属的志愿队伍。医行队以“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身份,对国家级非遗“普宁英歌舞”展开系统调研。

队伍先后探访马栅村,倾听基层英歌舞团队领队讲述训练艰辛与开放创新,走进普宁文化馆,实地考察南山英歌传承基地。此次调研深刻揭示普宁英歌舞的活态传承,既坚守鼓点节奏等核心传统,又积极拥抱创新与年轻力量。医行队以青春视角解码非遗,助力文化传承。

18.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怀月志愿服务队

怀月实践队赴南昌幽兰镇开展“三下乡”活动,以中医药专业为依托,通过义教、基础医疗服务等活动,用青春力量守护乡村健康。

7月下旬,实践队在南昌开展活动期间,走进了华润江中制药集团。队员们深入液体制剂车间,近距离观摩中药从原料提取到成品罐装的全流程;在科研实验室,了解药膳配方的研发过程。此前,实践队还在南昌县幽兰镇开展了基层医疗服务、八段锦教学、药食同源科普等活动。

19.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医道传心志愿服务队

医道传心志愿服务队是一支属于广中医一院的“风信子”暑期社会实践的队伍。今年团队开展了中医与心理相结合的系列课程。

小朋友们先通过猜测小怪兽情绪认识多种情绪,再分享故事感受。“情绪垃圾桶”“不开心的葬礼”游戏引导他们探讨疏解负面情绪的方法,课程还结合中医理论介绍合理发泄法,助力小朋友管理情绪,守护身心健康。在游戏过程中,队员们引导小朋友将自己遇到的不开心的事情画在纸上,然后将这些不开心叠成纸飞机,放飞自己的不愉快。

20.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生命缘贺寿志愿服务队

生命缘贺寿队隶属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团队25名成员多为医学相关专业学生,团队以“中医药服务+文化传承+乡村调研”为核心,提供专业义诊、创新文化传播及在地化调研。

团队深入揭阳,在“玉雕之乡”阳美,探访玉石非遗文化。同时,在揭东区尚礼村的榕树下,开展中医药知识讲座。结合村民日常健康需求,用朴素易懂的语言介绍常见草药辨识、节气养生要点和基础保健方法。这份双向奔赴的实践,是青春力量的生动书写,更是连接乡土与未来的温暖纽带。

2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莞邑新程志愿服务队

莞邑新程服务队三下乡活动以增强社区儿童健康意识为主题,通过多元化的活动形式,提升儿童的健康意识,为乡村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与内涵。

在为期一周的义教活动中,课程共覆盖约300名儿童,采用“动手实践+互动体验”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们在亲身体验中学习健康知识。开展身体结构认知、情绪管理、中医药文化传承、急救包扎培训以及疾病预防等课程,引导孩子们主动参与其中,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2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胶己人志愿服务队

“胶己人队”隶属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是一支致力于潮汕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志愿服务队。今年团队前往潮阳龙井清武庙,与当地忠精英歌队共同开展了潮阳英歌文化调研活动。

队伍成员亲身体验了英歌舞的多个环节,如绘制独具特色的英歌脸谱、穿戴传统英歌服饰、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学习基础槌法动作等。在调研期间,团队与英歌队队长和队员进行了深入交流。通过访谈,队伍逐步了解到当前英歌舞传承面临的现实困境和发展现状。

采写:南方+记者 吴雅楠 黄锦辉

摄影:南方+记者 许舒智

编辑 钟展锋 何雪峰
校对 张芳菲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