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陆 夷
近日,上海动物园“父母喂10月龄婴儿喝奶被赶惹争议”一事引发关注。6月30日晚,上海动物园发布通报,就此事致歉。



10月龄婴儿展厅内喝奶被赶,上海动物园道歉:对员工培训不到位,对投诉处理不够有效
本来没多大点事儿,半个月来却闹得沸沸扬扬,归根到底还是园方处理的时候没有当回事,直到舆论持续发酵,才被迫转变态度致歉。复盘这起个案,核心问题在于当看似刚性的规则遇到人性需求时,能否保持充分的弹性和关怀。然而反观园方,暴露出不少问题,主要有二:
其一在事件处理上缺乏人文关怀。现实中,大多数博物馆和展览馆确实有禁止在展厅内饮食的规定,这一点无可厚非,公众也能够理解并遵照执行。然而现场工作人员劝阻时,完全可以更人性化一些,比如,为家长提供一个相对私密、合适的临时喂奶空间,而不是简单粗暴地驱赶。
其二在后续投诉处理上尽显傲慢。面对游客的投诉,园方不仅没有积极沟通解决,反而坚称工作人员依规履职无需道歉,并称游客应该到母婴室喂婴儿。这种态度进一步激化了矛盾,也引发了公众的不满。
从“无需道歉”到公开致歉,虽然在舆情压力下,园方认识到了自身的不妥之处,但公众更愿意看到是园方以及其他公共场所能以此次事件为契机,真正深刻吸取教训,完善服务设施,加强人员培训,提升服务意识和人文关怀,别再拿管理细节当小儿科,切实为游客提供更有温度的游园体验。
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不只是一个口号,体现在方方面面的细节之中。“规则是死的,人是活的”,公共场所的管理,不能只讲规则而不讲人情,更不能忽视服务细节。尤其是在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后,带婴幼儿出行的家庭越来越多,公共场所更应充分考虑这一群体的特殊需求,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服务水平。
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编辑 邓素凡
校对 钟惠玲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