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半年考大洗牌:千亿房企剩4家,头部却砸5000亿“抢地”

作者 周中雨;柴亚娟 2025-07-02 17:08

2025年楼市上半场收官,房企交出的成绩单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一边是销售额持续缩水,千亿房企数量减少;另一边却是核心城市土拍市场热度飙升,头部房企疯狂补仓。楼市这波“冰与火”的剧情,究竟藏着哪些玄机?

业绩承压:千亿房企仅剩4家,头部房企也靠拼团”续命

中指院数据显示,2025年1-6月,TOP100房企销售总额18364.1亿元,同比下降11.8%,降幅比前5个月扩大1个百分点。更扎心的是,千亿房企阵营从去年同期的6家缩水到4家,保利、绿城、中海、华润成为仅存的千亿玩家

不过细看榜单会发现,头部房企如今流行联合开发模式。比如销售额第一的保利,全口径销售额1452亿元,但权益销售额只有689.7亿元;绿城更夸张,1221亿的全口径销售额中,权益销售额仅300亿左右,相当于超70%的项目都是“拼团开发。

有意思的是,当头部房企在千亿门槛挣扎时,500-1000亿阵营却逆势扩容。建发、滨江等7家房企跻身这一梯队,较去年同期增加3家。而曾经的老大哥碧桂园、金地等,则陷入业绩渡劫模式。

结构分化:一线城市撑起40%销售额,改善房成逆袭密码

尽管1-6月整体业绩低迷,但6月楼市回暖明显。克而瑞数据显示,TOP100房企6月单月销售操盘金额3389.6亿元,环比增长14.7%,近六成百强房企单月业绩环比上涨,中海、华润等28家房企环比增幅超30%。

业绩突围的关键,藏在核心城市的好房子里。上半年,一线城市销售额贡献率同比猛增9个百分点,达到40%;上海、北京、广州成为销售额前三甲城市,贡献率分别为16.9%、10.6%和9%。

从产品来看,90-140平米的改善型住房以45.7%的占比成为市场主力,140平米以上的改善及高端产品占比也在稳步提升。中指院指出,房企正聚焦核心一二线城市,采取以销定投策略,重点布局主流城市、主流地段

土拍火热:头部房企狂砸5000亿抢地,闽系房企成加价王

好城市+好房子的逻辑下,房企纷纷重返土拍战场。中指院数据显示,上半年TOP100企业拿地总额5065.5亿元,同比激增33.3%,超65%的土地出让金集中在TOP20城市。

上海土拍堪称抢地教科书。6月下旬的第五次土拍,6宗地块吸引14家房企厮杀,最终成交总价212.6亿元,溢价率超10%,5宗地块产生溢价。

保利、绿城、金茂成为上半年拿地金额前三甲,其中保利以899亿元新增货值登顶。

值得注意的是,闽系房企在土拍市场异常活跃。拿地TOP20中,建发、联发、象屿、国贸4家闽系房企上榜,堪称加价王

而在广州土拍市场,民企身影也逐渐增多,敏捷地产一次拿下番禺4宗地块,占上半年广州出让宅地的近四分之一。

下半年预判:弱复苏行情延续,这些地块将成抢地焦点

对于下半年楼市,机构普遍认为将延续弱复苏走势。克而瑞预计,7月新房成交绝对量或继续低位波动,但同比降幅有望收窄。中指院则指出,城市分化将进一步加剧,好城市+好房子仍具结构性机会。

广州下半年的土拍市场尤其值得关注。珠江新城东扩核心地块——马场首开区预计三季度挂牌,琶洲南商业改宅地、天河华景生物药厂地块也有望下半年出让,这些核心地块很可能成为房企争夺的新焦点。

业内专家也提醒,房企需在热点城市核心地块的争夺中保持理性,避免因获取高价地给后续开发带来挑战。在楼市深度调整期,如何在抢地盈利之间找到平衡,将是房企下半年的关键考题。

南方+记者 周中雨 柴亚娟

编辑 欧旭江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