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补缴骗局曝光后,又有读者向我们爆料了。
在南方+昨天的报道中,数名在广州临近退休的居民因社保缴纳年限不足,轻信了广州德群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的“一次性补缴社保”承诺,支付了数万甚至十几万元后,公司却突然关门跑路,业务员失联,钱款去向不明。
所谓“合法合规补缴社保”的中介公司已经跑路,大门紧闭。
所谓“合法合规补缴社保”的中介公司已经跑路,大门紧闭。
读者留言称他在广州艺嘉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补缴社保,也是同样的套路,被骗了十四万。后续他们发现,不单只有“广州艺嘉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发生了爆雷退不了款的事件发生,同一时间内,“广州一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广州骏宝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星宸(广州)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同时发生退不了款的事情。目前粗略统计,人数已经数百人,涉及金额超过千万元。
受骗人都是临近退休养老人员,而且人数众多,涉及金额巨大。爆料人表示,目前警方正在统计受骗者情况,但是“已经登记的人数只是冰山一角”,还有很多人员未到公安机关报案,还不知道自己交钱的公司已经跑路。
社保补缴骗局近年来屡见不鲜,尤其是在临近退休的中老年群体中,不少人因社保缴费年限不足而焦虑,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为什么这类骗局如此猖獗?背后主要有几个原因:
1. 社保政策复杂,信息差成骗局温床
社保补缴涉及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政策调整,普通人很难完全掌握。比如,有的地方允许一次性补缴,有的则严格限制;有的年份可以补,有的年份不行。这种信息不对称,让骗子有机可乘,他们往往以“内部渠道”“特殊政策”为幌子,诱导受害者交钱。
2. 退休焦虑催生“花钱买安心”心理
许多中老年人临近退休时,发现社保缴费年限不够,担心养老金受影响,便急于寻找“快速补缴”的办法。骗子正是利用这种焦虑心理,承诺“包办”“100%成功”,让受害者觉得“花点钱解决问题也值得”,结果却掉入陷阱。
3. 中介公司“合法外衣”掩盖非法操作
不少社保补缴骗局的公司,表面上看起来正规——有营业执照、办公场地,甚至签订“咨询服务合同”。但实际上,他们要么伪造社保缴费记录,要么收钱后直接跑路。受害者直到发现社保账户没变化,或公司失联后,才意识到被骗。
4. 违法成本低,追赃难度大
这类骗局往往涉及大量受害者,但单个案件金额可能达不到“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导致部分骗子即使被抓,也可能面临较轻的处罚。此外,骗子通常提前转移资金,受害者即使报警,追回损失的可能性也较低。
如何避免社保补缴骗局?
通过官方渠道办理——社保补缴应直接咨询当地社保局或人社局,不要轻信中介的“包办”承诺。
警惕“一次性补缴”广告——正规补缴通常需符合政策条件,不可能随便交钱就能“搞定”。
不签“咨询服务合同”——真正的社保补缴是向政府缴费,而不是向中介公司支付高额“服务费”。
多问、多查、多核实——遇到类似情况,先向社保部门或律师咨询,避免冲动付款。
社会保障是民众的“养老钱”“保命钱”,容不得半点闪失。我们呼吁,受害者互相告知,让受骗群众尽快到公安机关报警。同时也要提醒广大群众,办理社保业务务必通过官方渠道,对所谓“捷径”保持高度警惕,切莫因小失大。
南方+记者 王越莹 徐勉 欧阳胜勇
此前链接
南方+记者 王越莹 徐勉 欧阳胜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