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志军:探路综合高中,搭建多元成才通道|对话嘉实(上篇)

教育莞家 2025-05-24 20:30

【编者按】

盛夏招生季如约而至,东莞市首次试点综合高中招生计划,为广大学子及家长带来全新教育选择。

东莞市嘉荣实验高级中学(简称“嘉实”)作为全市首家民办综合高中,将于9月开学扬帆启航。

相较于传统办学路径,“综合高中”为学生开辟多元发展通道。作为嘉荣教育集团战略升级的重要布局,嘉实如何以创新实践回应教育变革?南方日报、南方+记者专访嘉荣教育集团执行总校长易志军,解码新型办学模式背后的教育思考与实施路径。

打破普职分流壁垒

南方+:嘉荣教育集团选择办综合高中的背景、初衷是什么?

易志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由此对高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综合高中打破了传统普职分流的壁垒,通过课程互通、资源共享,为学生提供多元选择。

2024年,广东开始推开综合高中的大门,广州、佛山等地已率先试点。今年,东莞开始试点一公一民两所综合高中,探索新型高中办学模式,并将此举纳入2025东莞市十大民生实事。这既是打破普职边界、促进教育公平的关键举措,又是培养复合型人才、服务区域产业升级的创新实践。

嘉荣教育集团深耕东莞教育,参与综合高中试点,一方面积极响应国家及地方教育改革探索,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民办教育灵活办学的优势,为东莞构建多层次、多类型的综合高中体系提供民办样本,有助于促进区域教育生态多样化发展。

但综合高中到底怎么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在谋划之初,我们做了大量前期调研和考察工作,梳理出厚厚一沓政策文件,还前往山东、成都、浙江、江苏等较早探索综合高中的地方学习交流。通过对比分析各地办学模式,取长补短,希望实现嘉实高起点办学。

南方+:如何认识综合高中?嘉实的办学模式与普通高中、传统中职学校有何本质区别?

易志军:综合高中是指在一所学校内并存普高教育和中职教育两种育人模式的一种新型高中。目前在国内有两种类型:第一类是在中职学校开设少量普高班,第二类是在普高学校开设少量职普融通教育试点班。

嘉实属于第二类,以普高为主体,附设商务英语、艺术设计两类指向专业特长、以本科升学为目标、强化职普融通教育的试点班,且符合条件的中职学籍学生经考试(考核)可择优转普高学籍。

今年9月嘉实正式开学,首年计划招生1000人。包括招收普高班学生800人,注册为普高学籍,其中设有20个公费生名额;职普融通试点班学生200人,注册为中职学籍,高一结束时可以提供50个名额择优转为普高学籍。


实现校内学籍互转

南方+:中职学籍与普高学籍互转,综合高中有哪些优势?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易志军:综合高中是育人创新的探索,相比普通高中,在学籍制度设计、课程开设衔接、学生发展保障上都有优势。其中,试点校内学籍互转,这对学生而言相当于多了一次选择成长赛道的机会。

一方面,普高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情况与未来规划,在高一结束时申请中职学籍。

另一方面,学校面向2025年秋季招收的200名职普融通试点班的学生提供一个班的“职转普”名额(50人),其中符合报考普通高中条件的,可在完成高中一年级课程后向学校提出申请,参加东莞市教育局组织的考试(考核),根据“职转普”名额按考试(考核)成绩择优录取为本校普高班学生,录取后编入普高班学习并注册为普通高中学籍,按普高学生管理。

为了进一步帮助职普融通试点班学生明确自己的未来方向,我们在课程设计上,除了开设专业特长课程之外,还会与那800名普高生一样,开设文化课程。这也保障了“职转普”的学生能跟上课程进度,为学生保留了更多选择的可能性。

南方+:哪些学生可以报考?志愿填报应该如何划分批次?

易志军:东莞户籍生和符合报考东莞普通高中条件的随迁子女可报考综合高中普高班,在第一批次进行招生录取,入学后注册普通高中学籍。

符合本市中职学校招生条件的应届毕业生,可报考综合高中中职班,在第二批次进行招生录取,入学后注册中等职业教育学籍。


资源支撑高品位办学

南方+:应该如何看待嘉外和嘉实的关系?

易志军:东莞市嘉荣外国语学校(简称“嘉外”)和嘉实同属于嘉荣教育集团,但却是两所完全独立的学校。校园环境物理分割,各自独立管理。

地理位置上,两所学校仅一河之隔。河的东岸为项目一期,属于嘉外办学用地,设有小学、初中、高中;河的西岸为项目二期,属于嘉实办学用地,以普通高中班为主体,附设英语及美术等两个专业特长的职普融通教育试点班。

今年9月,嘉实开学后,两所学校将以河为界,并设有大门,实现物理空间上的完全隔断。两所学校在设施上各自都配备有教室、功能室、体育场馆、宿舍、食堂等,现有的物理条件都能满足各自办学规模,分开上课;同时,教师团队和管理团队也各自分离,现在嘉实已完成团队招聘。

为了确保嘉实与嘉外一样,实现“高起点、高规格、高品位”办学,虽校区各自独立、学生分开管理,但两校同师资水平、同管理标准、同服务品质。

南方+:嘉荣教育集团如何支持嘉实发展?将采取哪些特别举措保障高师资力量和教学质量?

易志军:嘉实诞生于嘉荣教育集团,背后有着广东嘉荣集团三十余年的扎实积淀。从旗舰校嘉外的卓越办学,到集团化办学的全面升级,嘉实在课程体系、师资组建、多元升学等多方面,都可以依托嘉荣教育的优质办学资源实现高起点创办,应该说嘉荣创建嘉实是有优势的,也很有信心能把嘉实办好。

嘉实依托嘉荣教育集团优质资源,汇聚了东莞市教育局原高中语文教研员、正高级教师王春雷等一大批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等。学校教师毕业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伦敦大学、爱丁堡大学、格拉斯哥大学等;985、211、海外名校毕业的教师不在少数。

值得注意的是,嘉实与嘉外师资实行同薪资标准、同选拔标准,严格的选拔机制确保了师资队伍的高质量。

南方+:嘉实在配套设施上投入情况怎么样?如何满足综合高中的多样化需求?

易志军:嘉实占地近150亩,由国内顶尖设计团队——浙江大学建筑设计院规划设计,拥有一流硬件设施。

学校建有高标准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公寓、餐厅等基础设施,并拥有恒温游泳馆、室内篮球馆、高尔夫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等多功能场馆。

此外,学校还和嘉外共享高规格建设的深度学习中心。学习中心投资超1.5亿元、历时三年多时间匠心打磨。其核心理念可概括为 “现代-国际、艺术-殿堂、共享-多元”,意在打造一个“没有围墙的学习共同体”。千人演艺厅是深度学习中心的“心脏”,贯穿北楼的2-4层,能容纳1200人。

更多详情,锁定5月27日东莞市嘉荣实验综合高级中学招生直播

统筹:王慧

采写:南方+记者 张珊珊 黄婷

设计:孙沛川

图片:受访者供图

编辑 毛敏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