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岭南古籍出版社:打造岭南地区古籍文化新高地

作者 戴雪晴;孟肖 2025-05-22 17:55

广东岭南古籍出版社又有新动作。

在第二十一届文博会现场,广东岭南古籍出版社(以下简称为“岭南古籍出版社”)携精品力作亮相——重点展出《广东通志》等新鲜出炉的重点项目以及多款全新文创产品,向各界人士展示其挂牌一年以来的成绩单。

文博会现场。

文博会现场。

古籍是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岭南古籍文献的出版,则是岭南文化传承、传播和创新开发的重要手段。这一年来,岭南古籍出版社坚守经典古籍影印、经典古籍整理、古籍研究、古籍普及、历史档案文献开发与文化双创六大板块,推出《广东通志》、“日本静嘉堂藏珍本宋元文集丛书”、“港澳文丛”、《岭南文化辞典》、《近代广东文钞》、“走读丝路”丛书、“遗落在西方的广州记忆”系列等重磅力作。

精品力作呈现岭南文化脉络

新推出的线装本《广东通志初稿》《广东通志》,是广东现存最早的两部通志的首次高仿影印,展现了广东省志从修纂草创至完善的历程。

《广东通志》。

《广东通志》。

“岭南古籍丛刊”全面系统整理岭南经典古籍,《学海堂集》《屈大均全集》《全粤诗》等项目从点至面梳理了岭南的文化脉络,为岭南文化的传承、传播和创新性开发奠基。

“日本静嘉堂藏珍本宋元文集丛书”首次授权国内学者整理并公开出版19种珍本宋元文集珍刊,是国家古籍规划和古籍整理出版资助项目,是日本静嘉堂藏汉籍整理历史上的里程碑,在推动新时代域外汉籍回归与整理研究等方面具有示范意义。

“港澳文丛”被视作开启近现代港澳珍贵文献宝库的密钥,专注于对近现代港澳文人学者的学术著作、书信手札等珍稀文献进行发掘与整理,多部著作为首次系统整理,包含近现代名人多种未公开手稿、书信,其中如柳亚子《图南集》等多部著作为学界公认“已佚”的孤本文献。

《岭南文化辞典》则是一部历时五年、共500多位专家参与的集大成之作,也是目前规模最大、反映岭南文化最全面的一本工具书。这部作品涵盖地理、历史、民族民系等内容,共有13379个词条,篇幅达到510万字。不少学者称之为“岭南文化的大百科全书”。

《岭南文化辞典》。

《岭南文化辞典》。

“走读丝路”丛书、“遗落在西方的广州记忆”丛书是岭南古籍出版社的“小而美”产品,让古籍文献走入大众,与现代生活共振。“走读丝路”丛书意在追寻玄奘、文成公主等古人的足迹,以当代考察与历史史料相结合,展示穿越古今的人文之旅。“遗落在西方的广州记忆”则以西方人的视角记录下清代广州的风光、地理、物产、人文等,成为研究广州近代历史沿革的通俗读本。

“走读丝路”丛书。

“走读丝路”丛书。

对岭南文化的深入挖掘,印证了岭南古籍出版社的创立初心: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面向海外,打造岭南地区古籍、文献、学术、历史文化出版的重镇,成为集优秀传统文化整理、挖掘、传播等功能于一体的重要文化阵地。

从传统文化中撷取文创灵感

如今,古籍活化已成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在这届文博会上,岭南古籍出版社带来了全新的“柏园礼物”系列文创产品,其中“独角狮”“甲骨文创”等系列文创闪亮登场,为传统文化注入新活力。

“独角狮”是岭南古籍出版社着力打造的全新品牌,致力于“让传统更有趣”,力求打造有谱、有料、有趣的图书及文创产品。其中,“御用·时光册页”是会讲故事的册页,既是案头的风雅月历,也是一本手账,12张水墨画卡片插入册页本,就能拼成一幅趣味横生岭南长卷。“年锦·广州博物馆2026月历”精选广州博物馆12件藏品,将其纹饰背后的寓意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达出来,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生活的有机融合。

文博会现场。

文博会现场。

值得一提的是,甲骨文创系列的创作灵感,源于岭南古籍出版社所在地——柏园的一段历史。1928年,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在柏园成立,傅斯年、顾颉刚、陈寅恪等一批享誉世界的学者聚集于此,开创性的人文科学调查研究也由此展开,其中就包括殷墟发掘。

岭南古籍出版社所在地——柏园。

岭南古籍出版社所在地——柏园。

基于此,岭南古籍出版社推出的甲骨文创系列产品,正是向这段峥嵘岁月致敬。该系列精选了商代卜辞,并独具创意地通过广府方言进行“解签”,将殷商贞人智慧凝练为现代生活符号,让古老的甲骨文化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

从传统文化中撷取灵感,注重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也是岭南古籍出版社坚持推动文化“双创”的生动例证。

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 加速数字化转型

为推动岭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岭南古籍出版社将联合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广州凡拓数创公司,共同打造 “珠江文明数字工程”项目。该项目以文化传承、教育革新与体验创新为理念,聚焦岭南文化的数字化转化与传播,积极构建珠江文化的多元数字应用场景。

岭南古籍出版社也将通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在文博会现场展现跨越古今的丝路人文之旅、与腾讯互娱社会价值中心合作的《不可卷卷书店》互动游戏。

《不可卷卷书店》互动游戏。

《不可卷卷书店》互动游戏。

接下来,岭南古籍出版社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全面提升古籍出版的竞争力与影响力,在立足广东及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全国的同时,关注域外汉籍,拓宽选题视野,并确保内容生产的深度与广度,加速推动数字化转型。

此外,出版社还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年轻编辑的培养力度,提升其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我们要狠抓内容生产,推动古籍出版事业迈向新的高度。”南方传媒副总经理、广东人民出版社社长、岭南古籍出版社负责人肖风华说。

声音

对话岭南古籍出版社负责人肖风华:

以当代视角重构古籍价值链

问:岭南古籍出版要从哪些方面推动岭南文化“双创”?

肖风华:过去一年是岭南古籍出版社从筹备到发展的关键成长期。岭南古籍出版社始终秉持“刊行古籍旧书、整理地方文献、出版学术著作、致力文化积累”的使命,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显著进展。

在业务布局上,岭南古籍出版社着重开展岭南古籍、档案、地域特色文献、港澳台历史文献,以及华侨华人文献、域外汉籍等系统性出版工程。这一年来,我们系统梳理了广东历史文献“家底”,推进多项重大文化工程,完成超2000万字古籍的校勘整理,生动呈现了岭南地区的历史文化。

在我看来,推动岭南文化“双创”的关键在于以当代视角重构古籍的价值链。我们要以大众化表达突破传播壁垒,通过“独角狮”品牌通俗读物,让传统更有趣。

更深层的创新在于构建文化共生生态。让古籍被“看见”,本质是让文化精神“被感知”。为此,岭南古籍出版社将不断提升数字化出版水平,提升用户体验与互动性。同时利用新媒体技术拓宽古籍文化的传播渠道,探索古籍出版与文创等领域的跨界合作,实现古籍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问:岭南古籍出版社发展规划是怎样的?

肖风华:岭南古籍出版社将继续构建系统化、可持续的古籍出版体系,全面梳理岭南文化发展脉络,打造区域文化研究高地。

在选题布局上,我们要形成“立足本土、联动全国、联通世界”的立体化选题架构。实施“长短结合”的科学规划机制,精准对接图书馆及学术机构对传统典籍的需求,推出具有学术价值与文化影响力的影印精品和整理成果。

在学术研究和活化利用层面,我们将聚焦岭南文化特质与演变规律,推出系列研究专著,创新“古籍+”文化业态,推动经典文本与现代生活的深度联结,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转化与全球传播提供岭南样本。

撰文:戴雪晴 孟肖

图片:受访者提供

编辑 钟烜新 李卓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