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中美经贸谈判利好影响,5月13日早间,A股三大股指集体高开,其中航运港口板块普遍拉升:全球航运巨头马士基涨幅超10%,宁波海运(600798)一字涨停,南京港(002040)、连云港(601008)午后双双涨停;国航远洋(833171)涨幅一度超过20%,宁波远洋(601022)涨幅近10%,德翔海运(02510)、东方海外国际(00316)、海丰国际(01308)、中远海控(601919)等均有不同程度上涨。
据5月12日发布的《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本次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取得实质性进展,大幅降低双边关税水平,将4月2日以来对双方加征的125%关税降至34%,同时对其中24%的关税暂停90天实施,仅加征剩余10%的关税。双方一致同意建立中美经贸磋商机制,就经贸领域各自关切保持密切沟通,开展进一步磋商。
2025年4月以来,美国政府在此前单边加征关税的基础上,又对华加征所谓“对等关税”,引发全球股市动荡。多方消息显示,美国企业赶在新关税生效前,将商品送上前往中国的航班,一度引发“抢运潮”。彼时,多份业内研究报告指出,高关税将推高跨境电商(尤其是依赖美国市场的电商)物流成本,促使商家重新审视和优化自身的供应链体系,长期看将降低跨境物流需求,作为国际贸易“晴雨表”的全球航运/港口/供应链物流或面临周期性承压。
资料显示,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海运和集装箱进口国,拥有全球最繁忙的集装箱港口群,主导跨太平洋航线,占全球海运集装箱贸易量的约20%,主要进口来源中国、东南亚、欧盟、墨西哥。南都记者此前采访了解到,在高关税政策背景下,主要航运/综合物流企业通过布局全球多个区域市场(如东南亚、非洲、中东、欧洲等)来对冲不确定风险。
在关税战冲击背景下,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4月份,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84万亿元,增长5.6%。其中,出口2.27万亿元,增长9.3%;进口1.57万亿元,增长0.8%。按美元计,中国对美国出口330.24亿美元,同比下降21%;自美国进口125.66亿美元,同比下降13.8%;4月对美国顺差204.58亿美元,同比减少24.8%。而对非美地区出口同比增长13%,其中,对东盟增长20.8%。
据外媒报道,马士基方面表示,中美达成暂时削减关税90日的协议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一步,希望能为双方达成永久性协议奠定基础,从而为其客户创造所需的长期可预测性。据悉,目前其客户已获得90日的关税减缓期,将致力帮助他们充分利用把握机会。此前该公司在一季度财报中预期,鉴于宏观经济和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增加,全球集装箱市场货量增长的预期已调整为-1%至4%。
美国洛杉矶港执行董事Gene Seroka表示,美国削减中国商品关税的协议,不足以扭转货运量下降的趋势,预计5月底洛杉矶港的进口量将同比下降25%。还有美国零售商担心,由于接下来积压的需求或将集中释放,可能导致海运价格飙升。
华泰证券研究报告指出,中美关税降级后,接下来90天内的美国对中国总关税水平及美国对全球实际税率均明显下行,对全球贸易量的冲击明显减弱。对中国而言,短期内,“抢出口”和产能出海的需求有望推升中国出口。美中关税降级,加上中国制造业较强的竞争力,以及人民币兑美元走势相对平稳,将有助于缓解中国出口面临的下行压力、改善中国增长预期。
中金公司分析认为,短期来看,关税对于美国主要是供给冲击,对于中国主要是需求冲击,经贸会谈结果意味着美国供给冲击缓解,中国需求冲击减弱。中美经贸会谈降低了出口风险,但部分被保留的关税对出口的影响也不能忽视,30%的关税依然会增加一部分企业的成本、并抑制部分需求。后续中美从这一水平上的谈判是否顺畅,以及美国和其他经济体,尤其是作为转口主要环节的东南亚市场是否针对中国增加额外的出口管制以“堵住”转口渠道,都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采写:南都记者 傅晓羚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