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热点问答”第62期|如何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珠海特区教育 2025-09-28 10:44

家庭教育“热点问答”系列

有句话说“孩子总是伴随着问题一路成长”,这些所谓的“问题”,有时会让家长为之烦恼;然而,如果家长能正确看待、智慧应对,这些“问题”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美好见证、增进亲子关系的良好契机。

接下来,珠海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各试点学校将贯彻落实市政府的要求,针对家长们关心的家庭教育、家校共育热点问题,通过“家长分享”“学校解答”“专家观点”三个版块,为家长答疑解惑,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助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本期提问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写作业拖拉怎么办?

如何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图源:中国教育报

01

家长分享

香洲区南屏实验小学 三(2)班梁晨轩家长

家庭是孩子学会成长的第一“学校”,从家庭层面来看,可以从这几方面着手:

营造家庭好氛围,奠定专注基础

1. 营造专注的环境,树立榜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比如孩子阅读、写作业时,父母不要在孩子旁边肆无忌惮地玩着手机,还时不时发出很大声音,这样孩子的注意力就会被手机吸引。比较推荐的做法是在孩子写作业时,爸爸妈妈可以在一旁和孩子一起写,一起阅读,或者可以让孩子当父母的小老师,让孩子获得荣誉感和成就感,激励孩子写作业的专注度。

2. 兴趣驱动与习惯培养。通过孩子喜欢的活动(如搭积木,绘本阅读,画画)训练专注,逐步延伸到学习。固定每日学习时间,形成规矩习惯,例如:与孩子共同制定了“每天七点前完成所有作业”的计划,坚持以恒,养成习惯。

3. 减少干扰和过度干预。孩子在做一件事时,不要频繁去打断,比如问孩子渴不渴,饿不饿,要不要爸妈帮忙。给予孩子做决定的空间,要允许孩子独立去完成。孩子在写作业时,不要随意去给孩子“查漏补缺”,可以等孩子完成后再沟通。

加强家校协同,双向沟通与行动

1. 信息同步与目标对齐。定期与老师沟通孩子在学校和家庭的专注力表现,例如:课堂分心频率,在家写作业时长等,共同制定改进计划。统一专注训练标准(家庭作业与课堂任务时长)避免规则冲突。

2. 教育理念达成共识。家长要避免过度焦虑,理解专注力发展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校要避免单纯依赖惩罚来纠正分心行为,应侧重引导和训练。

3. 关注身心健康。家校共同控制孩子电子产品使用时长,保证每日运动量,避免因睡眠不足或者体力透支影响专注度。

总之,孩子专注提升不是一蹴而就,家长与学校要做的更多的是包容与耐心,避免短期效果不佳而去批评孩子。多关注孩子“做到了什么”,例如今天写作业比天少分心一次,在小小改变中给予孩子大大成就,一步步建立孩子的信心与自律意识。通过家庭与学校的紧密配合,形成环境支持,兴趣激发,正向反馈的良性机制。

图源:中国教育报

02

学校解答

香洲区南屏实验小学

注意力是孩子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基础,良好的注意力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能提供专业系统的教育,家庭则能给予孩子更个性化、情感化的关注。从学校层面来看,可以从这几方面着手:

加强沟通与交流,保持教育理念一致

学校和家庭要在教育理念上保持一致,避免出现学校强调培养注意力,而家庭却忽视或采用相反教育方式的情况。学校和家庭可以共同为孩子制定一些关于学习和生活的规则,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提高注意力。例如:对孩子上课的坐姿进行标准化训练、在自习课中训练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日常时间规划中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意识等方法。

优化座位安排

根据学生的身高、视力以及性格特点等因素合理安排座位,同时培养优秀榜样,在课堂上发挥榜样的作用,引导同学向榜样学习。同时可以加强小组互助,将学生分成小组,开展一些需要团队合作且能集中注意力的竞赛活动,如知识问答竞赛、小组拼图比赛等。通过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从而提高他们在活动中的注意力。

建立定期沟通机制

学校和家长可以共同为孩子建立成长档案,记录孩子在注意力方面的发展情况,包括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取得的进步以及存在的问题等。及时将孩子在学校和家里的注意力情况反馈给对方,以便双方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调整教育方法和策略。例如,如果老师发现孩子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有所改善,要及时告知家长,让家长在家中继续鼓励和强化;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在家中出现了新的注意力问题,也要及时与老师沟通,共同寻找解决办法。

与学生及时沟通,增强教育信心

与学生及时沟通,共同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更利于学生的情绪培养和接纳老师与家长的建议。当然,老师与家长需要给予学生适量的调整空间,当家长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与学校共同努力时,孩子会感受到家长对自己的关心和支持,同时也能看到老师对自己的重视,这有助于增强孩子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信心,使他们更有动力去克服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家校合力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有助于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养成专注做事的好习惯。这种习惯会延伸到其他方面,促进孩子在品德、学业、社交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家长和学校在共同努力的过程中,能够增进彼此的信任和理解,形成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这种关系有利于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为孩子的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图源:中国教育报

03

专家观点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集团教研员 周丽红

孩子专注力不足、写作业拖拉是很多家庭都会遇到的问题。其实,孩子的专注力是与生俱来的,我们要做的是保护好孩子的专注力,避免人为制造一些破坏孩子专注力的因素。下面从如何面对孩子的作业拖拉和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两个方面提供一些建议。

面对孩子的作业拖拉

1. 减少环境干扰

  • 书桌只留下当前作业必需的文具和书本,玩具、零食、电子产品等必须远离学习区域。

  • 给孩子一个固定的、简洁的学习空间,让孩子坐在那里,就感觉自己进入了专注写作业的状态,时间久了就会形成一种条件反射。

  • 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家长不要进去送水或者水果,也不要让孩子吃东西,这样会破坏孩子的专注力。

2. 化整为零

  • 和孩子约定一个他能专注的时间,比如15—20分钟。在这段时间里,只做写作业这一件事。时间到,可以休息5—10分钟,起来活动、喝水,然后开始下一个循环。

  • 把一大项作业分解成小步骤。每完成一步,让孩子能有及时的反馈。

  • 指导孩子制作一个简单的任务清单,每完成一项,让孩子自己打勾,这样会让孩子有成就感,从而有巨大的动力。

 专注力培养的策略

1. 生理照顾

  • 保证充足睡眠:睡眠不足是注意力的大敌。

  • 规律体育锻炼:释放多余精力,促进大脑发育,对提升专注力非常有益。

  • 健康均衡饮食:减少高糖、高油食物和含糖饮料的摄入。

2. 专项训练

  • 每天固定时间进行亲子阅读,鼓励孩子持续听故事。

  • 学习围棋、象棋、拼图、迷宫等游戏,这些需要高度的专注和思考。

  • 进行观察力游戏:比如看一张图片1分钟,然后回忆图片上有哪些东西。

  • 听觉游戏:给孩子讲一个故事,要求他听到某个特定词语时就拍一下手。

  • 当孩子正沉浸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中(如搭积木、画画、看绘本)时,不要轻易打断他。这是他在自发地锻炼专注力。

3. 亲子沟通

  • 多鼓励,少批评。表扬具体的行为,关注孩子努力的过程和专注的过程。

  • 家长要管理自己的情绪,停止催促和唠叨。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询问孩子是否需要帮助。

  • 最最重要的是,家长要保持耐心,任何人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会有反复,坚持就是胜利。

需要提醒家长注意的是,当经过长期、耐心的培养和调整后,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问题依然非常严重,并且明显影响到学习成绩和社会功能的话,建议寻求专业儿童心理医生或教育专家的评估和帮助。

家庭教育是父母一生的课题

珠海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

家庭教育“热点问答”

将持续更新

敬请关注


来源:珠海市教育局思政与宣传科、香洲区南屏实验小学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