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国际艺术节加持,佛山古镇走向世界

作者 阎锋 2025-10-20 14:25

10月16日晚,第13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在佛山禅城开幕,加上10月17日晚的秋色大巡游,来自五大洲13个国家的艺术团共赴秋色大巡游,创下佛山秋色史上外国表演团队数量之最,奉献了一场跨越国界的视听盛宴。

作为活动核心举办地的禅城区祖庙街道,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留下的,绝不只是“跨越山海 共向未来”的视听盛宴和文化交流记忆。在这场国际盛会中,祖庙沉淀了文商旅融合新动能、治理能力再升级等多重价值。

平均时间缩短至8分钟的应急响应能力,祖庙交出了兼具文化温度与治理精度的保障答卷。在这份坚实保障之上,祖庙街道更确认了佛山古镇文商旅融合的价值坐标与发展新动能,在探索更潮流、更国际、更时尚的文商旅链接模式,打开民俗活动国际化传播新视野上,迈出了坚实一步。

今年的秋色巡游创下佛山秋色史上外国表演团队数量之最,奉献了一场跨越国界的视听盛宴。戴嘉信 摄

今年的秋色巡游创下佛山秋色史上外国表演团队数量之最,奉献了一场跨越国界的视听盛宴。戴嘉信 摄

被全球看见的窗口

古镇文化链接力再次确认

在交流和展演之余,佛山特色民间艺术精品展上的彩灯、粤剧头饰等19类102 件(套)本土特色艺术作品,吸引了代表团团员们的目光。红色剪纸造型的“佛山FoShan”二字,更成为各国代表团定格佛山记忆的经典背景,让文化交流从表演的舞台延伸至城市空间的互动。

剪纸造型的“佛山FoShan”二字,成为各国代表团定格佛山记忆的经典背景

剪纸造型的“佛山FoShan”二字,成为各国代表团定格佛山记忆的经典背景

这是佛山古镇“岭南文化会客厅”被全球看见的缩影。以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为契机,佛山古镇成为构建“国际舞台+本土IP”双向传播矩阵中的重要角色。活动的重头戏第13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开幕式,安排在祖庙辖区的佛山粤剧院。佛山醒狮、粤剧、功夫等非遗元素,与五大洲13国艺术团体同台演绎,让“佛山非遗”成为跨文明对话的通用语言。

剪纸造型的“佛山FoShan”二字,成为各国代表团定格佛山记忆的经典背景

剪纸造型的“佛山FoShan”二字,成为各国代表团定格佛山记忆的经典背景

另一边,在艺术节举办的同时,佛山古镇还奉上了佛山特色民间艺术精品展、岭南新天地“灯脉岭南”非遗工艺展、垂虹讲晒展览、祖庙博物馆“多彩中华 美美与共”银饰展、佛山梁园“梨园妙手 玲珑珠翠——粤剧头饰艺术展”等等,在这个特殊的时刻,邀请嘉宾和市民游客共赴岭南文化深度体验之约。

外国代表团团员在参观展览。

外国代表团团员在参观展览。

别样的“岭南文化会客厅”,是佛山古镇“一轴一核六片区”立体谋划的具象落地,也是佛山古镇发挥从“单点布局”到“全域联动”场景重构的写照,更是佛山古镇文化展示力与链接力的又一次确认。

外国代表团团员参观展览中。

外国代表团团员参观展览中。

从三年前佛山古镇建设之初,祖庙街道就提出打造岭南民俗文化活动永不落幕的舞台。一方面,在一场场民俗活动中,醒狮、功夫、粤剧等再次成为全球华人寻求价值共识、凝聚爱国情感的典型符号,另一方面,佛山古镇以高度的联通性和融合性,将文化融于市井、沁入生活,让城市成为烟火岭南的整体有机体。

基于此,在上周的活动中,古镇全域以国际文化交流立体枢纽的姿态,展现出整合“观赏-游览-体验”的岭南文化体验动线,激发出“一核多极、全域覆盖”的多元空间价值。

可以说,抓住国际级活动平台作为交流与展示的重要窗口,以醒狮、粤剧、功夫等本土特色文化符号为核心,佛山古镇在探索“本土文化走出去、国际文化引进来”的双向文化交流与互鉴中,乘国际舞台的东风,本土IP和古镇新貌被全球看见,国外民间艺术形式与本土文化碰撞融合,更让佛山古镇打开了民俗活动国际化延伸的新视野。

他们也爱城市烟火气

持续赋能文商旅融合

要问外国友人在文化展演与交流的同时最爱逛哪里?商业街区的魅力让他们欲罢不能。10月19日,第13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的外国友人们组团打卡东方广场。美国、埃及、毛里求斯、南非等国的艺术代表团先后走进东方数码港、东方书城和东方新天地等,开启欢乐购物之旅。从实用的数码好物到精致的手工艺品,都成了他们争相挑选的目标,他们拎着购物袋的身影穿梭在各个角落,脸上满是收获的笑意。

国产智能产品、家居、服饰、手工文创都是他们的最爱。

国产智能产品、家居、服饰、手工文创都是他们的最爱。

一场跨文化的艺术盛会,不仅是视听的盛宴,还要能放入购物袋里,置于舌尖之上,这是佛山古镇借力国际盛会,做好文商旅融合发展的生动写照。

在祖庙街道宣文办相关负责人看来,“佛山最岭南,古镇最佛山”,佛山古镇不仅有着独特的文旅禀赋和民俗活动Ip,佛山“第一商圈”更凭借丰富的商业配套和文商旅资源,以国际视野推动文商旅消费融合再行一步。

“300张消费券在10月16号当天4点左右就被抢购一空。”借力艺术节活动的举办,佛山古镇同步引导商圈商家发放代金券,以真金白银促消费。

商家兴华商场推出“山海同风 悦叹秋色”主题活动,商家发放的秋购券备受市民游客推崇,商家还为大湾区游客、外国游客设置专属福利,定制粤语冰箱贴、雄狮扇宠粉等。辖区内的康德思酒店住宿凭证享受消费折扣,让民俗文化活动的链接力进一步激发价值,转化成经济效益。

兴华商场推出“山海同风 悦叹秋色”主题活动,商家发放的秋购券备受市民游客推崇。

兴华商场推出“山海同风 悦叹秋色”主题活动,商家发放的秋购券备受市民游客推崇。

祖庙商圈内,多个商家还适时推出秋色妆造体验,让市民游客化身秋色巡游最靓的主角,将市民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拉到最满。

以艺术节为纽带,串联“文化空间、商业载体、消费场景”,佛山古镇将“365天民俗不断档”的优势转化成为“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可持续融合模式,“人人可参与、处处有消费”的氛围,也成为佛山古镇将文旅优势转化为商业活力的生动注脚。

正如禅城区祖庙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主任梁劲钊所说,无论游客在佛山古镇的停留时间长短,均可深度体验。佛山古镇深度体验之“深”,“深”在传统与新潮交织的古镇全域文旅,“深”在独具魅力的古镇城市格调,更“深”在古镇街头巷尾原住民与新商业、岭南味与国际范儿完美融合的烟火气中。

“新中式,我的爱!”一名艺术团成员在东方广场。

“新中式,我的爱!”一名艺术团成员在东方广场。

善治能力再升级

应急响应提升至平均8分钟

巡游路线上,沿线商铺的燃气使用是否规范、消防设施是否完好?都是今年排查工作聚焦“烟火气”的安全细节。为了护航国际盛会和秋色大巡游,祖庙街道智慧社会治理中心(下简称“智治中心”)早早启动“网格护航”行动,以科技为翼、以服务为魂,筑牢安全防线,传递民生温度。

市民群众与巡游队伍热烈互动。戴嘉信 摄

市民群众与巡游队伍热烈互动。戴嘉信 摄

为确保隐患处置“零死角”,智治中心依托“城市大脑”平台,整合 5G、大数据、物联网技术,构建“采集—巡查—上报—处置”全流程闭环,同步启动“文化线路预巡模式”。10个社区工作站提前5天开展地毯式排查,20名生态网格员化身“移动哨兵”,手持“秋色巡游隐患排查清单”,沿祖庙牌坊广场、祖庙路、人民路等路线,重点排查老建筑外墙、悬挂灯笼、电箱、人流密集点等关键区域。

“建新路与天地路交界处护栏严重倾斜,存在安全隐患!”10月11日,网格员通过“5G执法记录仪”将现场画面实时传回智治中心指挥大厅。智治中心“一体指挥”平台立即启动应急预案:3分钟内锁定责任部门,30分钟内完成修复,后续24小时跟踪闭环,直至隐患彻底消除。类似的47处隐患。在巡游前全部排查,实现巡游路线安全 “零死角”。

网格员们为市民游客提供导引。

网格员们为市民游客提供导引。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特殊的护航行动中,祖庙街道创新推动“网格化治理”与“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的深度融合,构建“网格主动发现、热线接诉即办、平台统一调度”的协同机制。市民诉求实时推送至平台,网格员化身“移动客服”现场处置,快速解决噪音、交通疏导等民生问题,形成“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分钟级响应闭环。

巡游当晚,在百花广场定点表演区,山紫社区网格员发现一名五六岁走失女孩,当即耐心安抚,并通过5G记录仪上报智治中心。智治中心联动视频回溯、周边网格员协同查找,不到20分钟便帮女孩找到母亲,让市民切实感受到守护的温度。

像这样,借助5G实时回传、AI人流分析实现巡游区域 “全景可视、精准调度”,遇到人群拥挤、儿童走失、突发疾病等情况,网格员执法记录仪可一键求助,立即调度就近网格员与应急力量处置,实现 “人未到、情先知、策已定”。活动期间,智治中心累计调度资源127次,应急响应平均时间缩短至8分钟。

南方+记者 阎锋

图片由祖庙街道办事处提供(除署名外)

编辑 梁彩敏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