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0日,南方日报头版头条聚焦中山“强村公司”,关注中山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改革新探索,引发全省关注。
同年9月30日,中山专门出台《关于推动成立和发展强村公司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鼓励全市各镇村因地制宜发展强村公司。
2025年9月,指导意见发布一周年之际,中山“强村公司”有了哪些新变化、新发展?又如何改变了中山乡村经济生态?
从自发“试水”到政府引导,再到因地制宜、特色发展,作为中山壮大集体经济的改革新探索,经过一年的发展,全市“强村公司”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实践路径。
南方+记者广泛走访了中山各镇村“强村公司”,从基层治理、人才振兴、产业升级、长远发展等维度,分析中山“强村新变”。
点击阅读>>>深读|周年盘点,“强村公司”如何重塑中山乡村经济生态?
中秋节过后,中山市三乡镇塘敢村将进入一年一度的种萝卜时节。
塘敢萝卜——这一曾因销售渠道狭窄导致“好萝卜也卖不上价”,价格甚至低至5毛钱一斤的农产品,近年来,在“强村公司”助力下,华丽变身,成为兼具文旅与食用价值的塘敢名片,不仅卖出3元一斤的好价钱,更成为塘敢村发展文旅产业的媒介,带动塘敢村闯出文旅赋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新路子。
郑海荣参与并见证了这一转变的发生,这位曾在商界深耕20余年的三乡镇企业家,2022年,选择成为中山市塘敢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这一“强村公司”在接下来3年间,为塘敢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年来,像郑海荣一样,加入中山“强村公司”队伍的人还有很多,他们发挥自身所长,带领乡村走出新路子。
点击阅读>>> 深读|我在中山乡村当“总经理”
稻田边,中山市南朗街道崖口村的咖啡厅里传出烘焙香气。
作为中山较早成立的“强村公司”,中山市崖口村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崖口物业公司”)成功打造出富硒大米、崖口咖啡等特色品牌,探索出一条较为成熟的富民兴村路径。2024年,崖口物业公司营业收入达到400万元,村集体收入超过3500万元。
成立“强村公司”,是在乡村里的一场“市场化实验”。当传统乡村嵌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会发生哪些变化?村干部上任“董事长”,会带来哪些新挑战?
点击阅读>>>深读|村干部跨界上岗,中山“强村公司”激活基层治理
走进中山南区街道曹边村,青砖黛瓦、古榕参天映入眼帘,碉楼侨房活化为12类新业态,包括非遗体验区、主题民宿群、网红轻餐饮……在“强村公司”的运作下,该村已蝶变为中山乡村旅游热门打卡点。
这是中山“强村公司”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所谓“强村公司”,是指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坚持民主、公开、村民受益的原则,实行公司化运营兼顾社会效益而组建的现代企业的统称。中山200多家“强村公司”, 2024年实现收入近25亿元,其中近亿元利润反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当前,中山“强村公司”已经跨越了“从无到有”的阶段。新形势下,“强村公司”稳健发展,仍需要迈过人才、市场开拓、内部运营等多道关。
点击阅读>>>深读|“从有到优”,中山“强村公司”还需迈过几道关?
策划:张培发
统筹:雷海泉
整理:苏芷妍
撰文:苏芷妍 苑世敏 杨慧荣 王靖茸
摄影:南方+记者 叶志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