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12点,随着大荧幕上潮剧电影《荔镜记》放映结束,2025“新春观潮”(下称“观潮活动”)首日的活动宣告落幕。汕头市濠江区广澳街道东湖社区乡村经理人蓝燕珠收拾完现场后,一路回家一路复盘工作。明后两天,电影活动仍将持续,蓝燕珠的工作还没结束。
“这一次‘观潮’活动能够在东湖落地举行,非常的难得。”蓝燕珠负责此次观潮活动的对接,她告诉记者,去年观潮活动在濠江达濠古城举办,今年在濠江区、广澳街道、东湖社区领导们的大力引荐下,观潮十周年庆典活动在东湖启幕。
一个是历史悠久的侨乡古村,一个是创办了10年的潮汕影视文化交流品牌活动,两者之间会碰撞出什么火花?对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又有什么启示?
传统与现代的充分融合
记者了解到,本次观潮活动内容丰富多元,横跨多个文化领域,既有探讨“家园”内涵价值的主题故事会《再 jiàn 家园》,又有为东湖量身定做的艺术作品与现场表演展《礁石书店》,为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新的思路;还有诸如动画短片《河神之鼓》《英歌》,以及潮剧电影《荔镜记》展映,以影像形式,让观众领略潮汕文化的深厚底蕴。
在蓝燕珠看来,本次观潮活动是一个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在活动空间上,观潮团队充分地利用了东湖社区新增的许多场地进行项目孵化,包括利用传统戏台去进行电影展映,在现代化多功能厅用传统的八仙桌、八仙椅接待各位观众,在村里开乡村音乐会等。“在古色古香的环境中,聆听到各位电影界大咖们的分享,以及知名乐队的演奏,这真的是一种别致的体验。”
据不完全统计,这一次观潮活动吸引了超400名观众参与。“不仅吸引了外来的游客,也吸引了很多社区老人参与。”蓝燕珠观察到,当晚电影环节,有许多本村的老人家早早就在现场占位,她们欣赏着年轻一代的动画短片和潮剧电影,不时给年轻人鼓掌。
“这让我充分意识到乡村场地有非常多的可能性,未来或者我们或许可以利用起来做一些电影旅游相关的活动。”蓝燕珠期待,这一次参加活动的电影制片、影视编剧等各行各业的人员,能够感受、挖掘到东湖更多的可能性,未来与东湖擦出更多的火花。
濠江“宝藏”逐渐被发掘
此次观潮活动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搭建起潮汕与外部世界的文化交流的桥梁,进一步传播地方特色文化,提升濠江区、广澳街道、东湖社区在文化、艺术、电影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数百名来自天南地北的人汇聚在东湖,这个场面相当壮观。”观潮联合创始人陈功铭分享道,虽然是潮汕文化元素的影展活动,但参与的观众中既有非潮籍的大学老师,也有来自纽约的美国电影人,既有在美国做电影发行的潮汕人,也有刚在国内电影界崭露头角的新星,还有音乐表演者、评论家、书店运营者、当代艺术家等,“不同的群体聚集在东湖观影、故事分享、展览、办音乐会,让乡村充满了无限可能。”
动画《英歌》导演朱晓鹏是濠江本地人,此次受邀参加活动,对他感触非常深。“当我看到这么多离乡在外的潮人都不约而同地以家乡作为支点,以潮汕文化作为原材,践行着各自的理想和目标,这让我十分触动。”朱晓鹏十分感谢这一次活动,让他发现身边还有那么多志同道合的师友。
“我一直觉得濠江就像是一个蕴涵着巨大宝藏的地方,所以也一直想为其创作。小时候也来过东湖,这次因观潮再次来到,感觉焕然一新。”当朱晓鹏看到不同圈层的师友们在东湖欢聚一堂,感受濠江魅力,他非常感动,“感觉濠江的‘宝藏’在被慢慢地打开,非常希望家乡能有更多类似这种活动。”
“相隔多年,能再回到汕头参加观潮真的很开心,今年认识到那么多同行的朋友,让我更加期待每年能回来与热爱电影的朋友们相遇。”新加坡籍汕头裔电影创作者黄若宾如是说。
探索打造“创造者社区”
“东湖是著名的侨乡,华侨历史文化浓厚,有许多值得挖掘探索的点,这是非常吸引我们的地方。”观潮联合创始人陈柏麒早在2018年博士论文时期就曾以东湖为例,对于东湖,他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这里的历史人文风情,陌生的是这几年东湖社区环境提升变化之大,令他非常感慨。
“东湖这几年乡村建设非常用心,做得非常好,例如华侨记忆广场、戏台、米仓门市部、海员俱乐部等场地,为我们活动提供了载体。”陈柏麒坦言,他们目前也有计划今年夏天在东湖落地其他活动,“东湖靠海,我们可以为观众提供例如在海边放映等有趣的观影体验,或者可以推荐观众到附近爬山看海等户外运动,促进当地的乡村文旅。”
广澳街道党工委书记郑永耿表示,近年来随着“百千万工程”不断深入推进,各社区的形态有较明显变化,尤其东湖的乡村形态均已大变样,业态逐步丰富,得到了外界许多的重视和关注。这一次观潮活动落地东湖,赋予了东湖更多的文化气息,同步带动业态,这正是他所期待的。
“近几年东湖完成了1.0形态的改造,2.0业态的营造,下一步要往3.0神态方面去塑造。”郑永耿认为,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一个乡村的“形态”“业态”在直观上非常重要,而“神态”在感受体验上也非常重要,但单纯有人流量并不能使振兴长久,他更倾向于要凭借东湖周边职教学校云集师生众多的特有资源,以及东湖侨风潮韵的乡村形态,通过服务、吸引青年人的创作力探索打造“创造者社区”,以此聚集各领域的优秀青年落地东湖,让整个乡村更具活力和创造力,实现自我造血。
南方+记者 余丹
图片来源 观潮KwanTeo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