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源: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打造民族地区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标杆

作者 潘俊宇 2025-02-10 10:05

在粤北山区的韶关乳源瑶族自治县,一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新质生产力为驱动的工业信息变革正蓬勃展开。作为广东省少数民族自治县之一,近年来,乳源立足资源禀赋,锚定“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通过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推动技术改造、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等举措,走出了一条民族地区工业转型升级的特色路径,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科技创新驱动,点燃发展新引擎

乳源将科技创新作为核心战略,构建“政策扶持+平台建设+人才集聚”的创新生态。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计划,积极兑现惠企政策,包括企业所得税减按15%缴纳、高新技术企业税率低至9%等,极大激发了企业研发活力。

乳源以韶关首个省级高新区为引擎,集聚高新技术企业33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4个,并打造广科乳源产业创新园,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园区企业累计专利数超500项,孵化高新技术产品200个,形成了电子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的创新集群。2023年,乳源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1.91%,连续多年位居韶关市第一。

专精特新与单项冠军并举,锻造产业竞争力

乳源聚焦“高精尖”领域,构建“链主企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梯度培育体系。东阳光化成箔有限公司获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成为韶关首家入围企业;欧莱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小巨人”企业成功登陆科创板,实现韶关科创板上市“零的突破”。对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给予200万元奖励,省级企业奖励100万元,并通过“一企一策”定制申报方案,助力企业向产业链高端攀升。目前,乳源已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2家、省级22家,形成铝箔、锂电材料等特色产业链。2024年拨付发放各级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财政资金3427万元,同比增长59%。

新质生产力引领,构建绿色现代产业体系

乳源以“绿色化、智能化、集群化”为导向,重塑产业格局。依托丰富的风能、太阳能资源,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建成大布镇风电场等标志性项目,推动生态“含绿量”转化为发展“含金量”。乳源高新区入选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打造“新材料产业园+东阳光高新科技园+富源工业园”的“一区三园”格局,形成电子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三大主导产业。2024年,园区工业总产值突破176亿元,同比增长8.3%。

技术改造与数字化转型,激活传统产业活力

乳源以技术改造为抓手,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2024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4.5%,工业投资中技改占比超30%。东阳光集团通过数字化改造,实现生产流程优化和能耗降低,累计在乳源投资近200亿元,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对技术改造项目给予专项资金扶持,企业技改投资最高可获100万元奖补,并通过“信用+供电服务”等创新模式降低运营成本。

优化营商环境,当好企业“优质店小二”

乳源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出“一照多址”“信用积分制”等举措,获评粤北首个“广东省信用县示范单位”。设立“四上企业挂点服务”“政企交流晚宴”“服务企业直通车”机制,2024年累计走访企业超百家次,“不要说不行,要说怎么办”,积极协调解决企业诉求困难,解决诉求70余条,从项目审批到政策兑现全程“秒办”,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从科技创新到产业升级,从绿色转型到服务优化,乳源瑶族自治县正以“新质生产力”为笔,绘就民族地区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画卷。接下来,乳源将继续深化“百千万工程”,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广东乃至全国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乳源样板”。

南方+记者 潘俊宇

通讯员 岳经龙

编辑 杨韬
校对 王睿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