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新兴全县上下勇挑大梁、攻坚克难,紧扣省委“1310”具体部署、市委“365”竞标争先体系,坚决扛起作为广东首批创先类典型县的使命担当,推动“百千万工程”不断走深走实。
新兴县委书记陈哲江在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表示,接下来,新兴县将按照省委、市委的部署要求,进一步优化完善“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从体制机制上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不断开创县镇村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新兴县城一江两岸风光。谢冠瑜 摄
推动“百千万工程”实现新突破
南方日报:新兴在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有何独特抓手?
陈哲江:2024年,新兴县在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方面亮点纷呈。新兴县继续入选全国县域综合竞争力400强和投资潜力400强、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入全国百强,入选全国首批质量强县(区、镇)培育库名单,被确定为全省首批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全省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县、省级食品工业培育试点县、县域商业建设行动省级示范县。
围绕“三年初见成效”目标要求,新兴扛起“典型县”和“试点县”使命担当,统筹抓好产业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等重点工作。深化“政银企村(户)”共建模式,加快发展镇域经济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农村“三块地”改革。
截至目前,投资6亿元的县科技创新中心建成使用,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博士工作站1家、省工程中心2家、工业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企业8家、“小升规”企业13家、“专精特新”企业5家,3项先进技术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1项先进技术成果获省科技成果推广奖,获奖数量居全市第一;专利授权数、有效发明专利、商标有效注册量三项数据均位居全市第一;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达6.8亿元。凌丰集团“工业智造赋能‘百千万工程’”案例成功入选“百千万工程”2024年度实践案例。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南方日报:作为中国不锈钢餐厨具之乡,“新兴煲”闻名海内外,今年还有望迎来凤铝、番禺电缆(二期)、甘美药业等一批重点项目投产,新兴如何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陈哲江:明基水产继温氏股份后,成为全市第二家国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新兴“六大百亿产业集群”加快发展。凤铝、番禺电缆(二期)、甘美药业等一批重点项目将于今年投产,珠三角枢纽机场动工建设,广湛高铁有望于年底通车,新兴南站接深中通道快速路、三环路等交通重点项目加快建设,“禅文化”名片进一步擦亮,区位、产业、人文三大优势逐步扩大。
新的一年,新兴将持续做大做强县域特色经济、特色产业,大力培育现代农业、金属智造、文旅产业、排米粉、预制菜、凉果“六大百亿产业集群”,全力夯实县域产业根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支持不锈钢、陶瓷等特色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以温氏、万事泰等行业龙头企业为主导组建产业发展联盟,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推动数字经济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完善产城融合机制,强化县域产业发展政策支持,结合开展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工作。
激发县镇村活力
南方日报:新的一年,新兴如何加大县域经济发展,进一步发挥镇村特色开展典型镇村建设,进而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陈哲江:新兴着力通过大抓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县镇村高质量发展活力。一是加强改革赋能。出台《新兴县2024年改革攻坚实施方案》,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全面实施“改革攻坚年”专项行动,以构建县域产业发展动力机制、镇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动力机制为重点,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二是强化资源保障。创新“土地融发展”探索撂荒地恢复机制入选云浮市首届十大改革创新案例,全年完成土地征收1370亩。以簕竹镇为试点推行“田长制”,获评广东省田长制先行县综合评价奖。三是深化改革攻坚。推行“政银企村(户)”共建模式,推进“政银企村户”共建家庭农场项目建设,已初步落实35个项目,其中30个项目已动工建设,有10个项目已实现投产,可为全县17个自然村集体经济带来每年10万元的增收。
在新的一年,新兴将加快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其中,将以入选广东省首批新型城镇化试点名单为契机,深入实施县城“四提”补短板行动,推动环城西路及旧城活化改造(三期)项目、县城“一河两岸”灯光提升项目建设。强化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施好“十二件民生实事”,加快育才学校、环城中学等学校的教学楼、校舍建设,推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等养老托幼民生项目建设。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
擦亮绿色生态底色
南方日报:新兴如何通过乡村绿化这个小切口,纵深推进“百千万工程”?
陈哲江:2024年以来,新兴县通过党建引领乡村绿化专班全力推进乡村绿化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在具体做法中,新兴着力通过统筹各方力量参与乡村绿化。深化党员领导干部“四下基层”工作机制,实行县镇领导包镇抓村,结合“三联系”机制,推动县处级领导带头下沉一线开展乡村绿化调研指导,帮助解决规划、树苗、资金等问题。
2024年,新兴开展乡村绿化“六进”活动,组织举办82场企业、商会座谈会,广泛发动创业能人等参与“我为家乡种棵树”等活动,筹资社会资金约900万元,打造“企业林”等主题林310多个。同时组建党员先锋队、党员志愿服务队223支,大力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078场次,带动群众45万多人次参与植绿,种下各类绿化花卉苗木25.7万多株,打造农村生态小板块3670多个。
2024年,新兴推动199个村(社区)把乡村绿化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创建省级“美丽庭院”示范户9户、示范村2条,带动群众打造风格各异的“美丽庭院”4700户。
南方日报记者 方镇彬
通讯员 梁沛鸷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