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精神燃爆校园!中国攀登女英雄何静激励茂名学子勇敢追梦

作者 叶洁;颜志雄 2025-03-01 11:32
01:09

2月27日晚上,茂名市第一中学大礼堂气氛热烈,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在这里举行。中国首位无氧登顶14座8000米以上山峰的登山英雄何静首次走进高中校园,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超越自我勇攀高峰》主题演讲,以攀登珠穆朗玛峰的难忘经历,为莘莘学子注入逐梦学海的强大动力。

讲座伊始,茂名市第一中学行政负责人、副校长杨海燕向大家介绍了何静的传奇经历。2022年5月14日,何静成功无氧登顶珠峰,成为第一位不借助辅助氧气登顶珠峰的中国女性,也是中国首位无氧完成登顶14座8000米以上山峰的攀登者。

主讲人何静。

主讲人何静。

选择无氧

挑战身体极限

走上讲台,何静开始讲述自己的攀登故事。她回忆起第一次见到秦岭时,心中对高山的向往便被点燃。从那时起,她踏上了登山之路,从国内的雪山到世界高峰,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挑战自我。

在攀登珠峰的过程中,何静遭遇了无数困难。2021年,她首次挑战无氧登顶珠峰,却因错过冲顶的天气窗口期而失败。但她没有放弃,在看到珠峰的那一刻,她更加坚定了信念。终于在2022年5月14日,她成功登顶,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从2017年至 2024年,历时7年完成14座8000米雪山攀登。

攀登珠峰的路上,有很多难忘的细节。让何静印象深刻的是,从2021年12月4日到2022年的3月28日的100多天里,何静每天在加德满都,早上5点钟起床,每天一个半程马拉松21.095公里,就这样跑了1000多公里,终于迎来了珠峰的攀登季,为自己的珠峰攀登打下基础。

选择无氧登峰,是何静追求纯粹体验,对自我的极限挑战,更是她表达对登山运动执着和热爱的一种方式。

何静分享说,基因检测显示自己先天爆发力弱、登山基因弱、先天耐力中等且运动损伤风险高。但从2014年起,她便通过刻苦训练弥补不足。每天早上5点起床锻炼一小时,除恶劣天气外,上下班骑行40—60公里;中午利用吃饭休息时间,负重17—20公斤爬楼梯,每周三次每次5—6趟;周六周末则去秦岭徒步或参加国内超长距离越野跑,以此探寻自身身体极限。

“在攀登的路上,每一步都算数,每一次呼吸都是对生命的礼赞。”何静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她对目标的坚定信念和不懈努力。

学习如攀登

不断超越自我

何静与珠峰的非凡渊源,瞬间点燃了同学们的好奇心和期待。互动环节将讲座推向高潮。同学们纷纷举手提问,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有同学问何静在攀登过程中感到害怕时是如何克服的,何静回答说,害怕是正常的,但要学会把注意力集中在当下的目标上,一步一步向前走,恐惧就会被勇气取代。还有同学询问如何平衡爱好和学业,何静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她表示要合理安排时间,在保证完成学业的前提下,去追求自己热爱的事物,并且要学会从爱好中汲取力量,激励自己在学业上更加努力。

“攀登珠峰的过程,就像你们在学海中航行。”何静说,人生会遇到狂风暴雨,会有疲惫不堪的时候,但只要心中有目标,脚下有力量,就一定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学习也是如此,每一次努力、每一次思考,都在为未来的成功积累力量。她鼓励同学们,在学习中遇到难题时,不要轻易退缩,要像攀登高峰一样,一步一个脚印,勇往直前,不断超越自我。

现场,来自西安高新一中的高瑞辰同学也分享了自己的感悟《青少年生命力成长》,从青少年的角度,讲述了如何在成长过程中培养强大的内心,与何静的分享相互呼应,让同学们对成长和奋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西安高新一中学生高瑞辰。

西安高新一中学生高瑞辰。

讲座中,何静分享教育家陶行知的诗“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希望同学们在人生道路上找到自己想做之事,保持初心与匠心,最终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成为温暖他人的光。

撰文/拍摄:叶洁

剪辑:叶洁 颜志雄

编辑 李阳诗
校对 肖海燕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