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第一芯”,启动IPO!

广州高新区发布  2025-04-28 17:17

4月25日

证监会IPO辅导公示系统显示

黄埔区、广州高新区的明星企业

粤芯半导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粤芯半导体”)

向广东证监局提交IPO辅导备案

正式启动A股上市进程

辅导机构为广发证券

这将是

广东全力打造

中国集成电路“第三极”

的标志性事件!

18个月

实现“从无到有到量产”

粤芯半导体

是广东省本土自主创新的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也是粤港澳大湾区

全面进入量产的12英寸芯片制造企业

被喻为“广州第一芯”▼

粤芯半导体成立于2017年12月,注册资本23.66亿元,总部位于黄埔。

落户广州后,2018年3月打桩、10月主厂房封顶、2019年3月设备搬入,6月生产设备调试完毕开始投片,9月两个工艺平台开发完毕、通过可靠性验证,并开始爬坡“量产”……

仅仅用了18个月,粤芯半导体便实现“从无到有到量产”的突破,并一举改写了广州“缺芯”历史,创下了黄埔速度、广州速度。

△粤芯半导体三期项目 李剑锋/摄

△粤芯半导体三期项目 李剑锋/摄

从消费类芯片制造起步

粤芯半导体

通过逐步升级进入工业电子领域

进而在汽车电子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致力于未来

在高端模拟芯片的特定细分化市场

取得突破▼

目前,粤芯半导体专注于物联网、汽车电子、工业控制、5G等应用领域。粤芯半导体项目计划分为三期进行,三期建设全部完成投产后,将实现月产近8万片12英寸晶圆的高端模拟芯片制造产能规模。

2022年,粤芯半导体首度登榜《胡润全球独角兽榜单》,成为集成电路行业的超级独角兽,并连续三年稳坐榜单。

广州半导体与集成电路

实现跨越式发展

从“缺芯”到“造芯”

广州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

近年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根据广州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集成电路产业全年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8%,模拟芯片、集成电路圆片产量分别增长23.7%、68.9%,产业向新力不断增强。

当前,广州全力打造“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其中的“21”包括了15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和6个未来产业,半导体与集成电路属于其中一项战略先导产业。

广州在2020年、2022年、2024年先后出台多项措施,从创新能力、生态培育、应用推广、产业服务等方面支撑产业发展。规模1500亿元的广州产业投资母基金、500亿元的广州创新投资母基金持续发挥引导作用,为产业发展提供源头活水。

目前,广州已初步形成以黄埔为核心,南沙、增城为两极的“一核两极多点”产业布局,拥有泰斗微电子、高云半导体、安凯微等行业领先企业,粤芯半导体、增芯、芯粤能、芯聚能等项目持续强化“广东强芯”的广州特色,向着打造国

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第三极”核心承载区的目标阔步向前。

△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鱼珠片区。贾自豪/摄

△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鱼珠片区。贾自豪/摄

黄埔

集聚集成电路企业超150家

以粤芯半导体为龙头

截至去年年中

黄埔

集聚集成电路企业超150家

企业数量占广州市近九成

集“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

设备材料零部件-终端应用”于一体的

全产业链更加完善▼

产业生态加速成形

在粤芯半导体所在的中新广州知识城,这里打造芯片产业制造区,已规划建设13.2平方公里的湾区集成电路产业园,形成“万亩芯园、一心三园”规划布局,粤芯半导体、深南电路、兴森半导体等重大制造项目相继落地,产业生态正加速成形。

△中新广州知识城湾区集成电路产业园。贾自豪/摄

△中新广州知识城湾区集成电路产业园。贾自豪/摄

专业人才加速集聚

黄埔引进许宁生院士、赵宇亮院士、郝跃院士、谢毅院士、张洪杰院士等10余个专家团队,集聚集成电路专业人才超3000名,并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共建研究院、研究生院,聚焦微电子、信息通信等重点学科,形成三年2000名专业人才培养规模。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研究院。贾自豪/摄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研究院。贾自豪/摄

科研机构加速落户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大湾区集成电路与系统应用研究院、广东粤港澳大湾区黄埔材料研究院、大湾区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广州第三代半导体创新中心等重大科研机构纷纷落户黄埔。

△广州第三代半导体创新中心。李剑锋/摄

△广州第三代半导体创新中心。李剑锋/摄

接下来

黄埔区、广州高新区

将以技术创新、模式创新

和体制机制创新为抓手

瞄准特色工艺、智能传感器、

关键材料设备零部件等方向

立足市场、补齐短板、错位发展

推动国产化替代

保障供应链安全

继续大力支持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广州高新区发布

编辑 张晓晨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