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非遗春节
让能体验这些年俗的小城随之崭露头角
马蜂窝公布热度涨幅最快的年味儿小城
湛江居第二
去年12月春节申遗成功,蛇年春节将是我们过的第一个非遗春节。千古文化留遗韵,三面环海的湛江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年味足、非遗多,一起来感受一下非遗湛江的年味~
年例
年例是粤西地区民间独特的节日庆典,因一年一例(次)而得名。通常,年例内容包括做年例、看年例和吃年例。看年例是指看飘色、泥塑、花桥,看醒狮、舞龙、粤剧、杂技、木偶戏、傩舞等娱乐观赏性活动;吃年例是指拜神结束后进行的饮宴活动。
年例庆祝活动。摄影:李卫强
年例庆祝活动。摄影:李卫强
每个片区或村镇,均以约定俗成的农历某日作为该地的年例,大多集中在正月,也有不同的,例如把晚稻收割完毕后的“收镰日”作为年例。因而几乎每个月都有村在做年例。
年例宴请也是亲朋故旧相聚团圆、联络感情、敦亲睦族的机会。每家年例宴规模大小不一,少则一二十人,多则成百上千。客人通常会带些饮料、果品之类的伴手礼,还可以呼朋引伴一起前往,无论是亲朋故旧,还是初次见面的客人,主人都会热情招待。
湛江年例中的千鸡宴。摄影:何玲
湛江年例中的千鸡宴。摄影:何玲
过火海
“过火海”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2009年被湛江市列为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地村民通过光脚踩踏火场接受“火的洗礼”,以祈求家人平安吉祥、幸福安康,演绎勇者大无畏精神,体现敢斗天地的精神,表达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过火海。摄影:陈文
过火海。摄影:陈文
“过火海”者,大多是青壮年,间或有老年人和少年,每位无一不是光脚赤足且往返多次。他们每走一次火海,都激起火场星火四溅、灰烬漫天飞舞,场面紧张、惊险和刺激,极具视觉震撼力。在“过火海”活动中,村民们都如履平地、安然无恙,直至最后将火堆踩平。
“每次走‘火海’时,脚部不但没有灼伤和痛感,相反还是觉得凉凉的,有一种胆敢赴汤蹈火、什么困难都不怕的感觉。”试过“过火海”的村民说道。
北坡游鱼
北坡游鱼也称“鱼龙舞”,据记载,北坡游鱼起源于清朝康熙年间,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在烟火中看北坡游鱼。摄影:陈文
在烟火中看北坡游鱼。摄影:陈文
传说古时北坡大旱数月,农田失收,村民集结谷场,备三牲供品,鲜果香烛,奉天恭祭,祈盼上苍恩泽圣水,造福人间。忽然间,暴雨急倾,千百条活生生的锦鲤从天而降。村民们纷纷拿出盆桶,把鱼盛于水中,捧着沿村欢庆。以后,北坡村民便彩扎鱼灯巡游以谢神恩。寄寓“鱼游得水,灯耀乡梓”之意。几百年来代代相传,延续至今。
来看北坡游鱼的人很多。摄影:陈文
来看北坡游鱼的人很多。摄影:陈文
摇曳的鱼灯,承载着人们对来年风调雨顺的祈愿,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湛江人龙舞
湛江人龙舞起源于明末清初的东海岛东山镇东山圩村,至今仍然在湛江市多个区域占有主流地位,每逢春节、元宵、中秋和其他喜庆节日,当地人必连续舞上几晚“人龙”,户户张灯结彩,家家老幼皆出,人流如潮,热闹非凡。
湛江东海人龙舞。摄影:马英英
湛江东海人龙舞。摄影:马英英
湛江人龙舞表演者由强健的中青年人和8~10岁的小孩组成,身穿黄色或者青色的服饰,配以红色肚兜或腰带,打扮成黄龙或青龙,少则几十人,多则数百人,气势壮观。
湛江东海人龙舞。摄影:刘芳
湛江东海人龙舞。摄影:刘芳
2006年,湛江东海人龙舞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湛江东海人龙舞获得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
醒狮
广东醒狮,属于中国狮舞中的“南狮”。它由唐代宫廷狮子舞发展而来,随着中原移民南迁,舞狮文化逐渐传入岭南地区,后长盛不衰,代代相传。
2006年,由湛江市遂溪县和广州市、佛山市申报的狮舞(广东醒狮)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遂溪醒狮表演。摄影:曾青
遂溪醒狮表演。摄影:曾青
百花齐放的广东醒狮中,遂溪醒狮以高桩表演见长。遂溪醒狮从传统的地狮逐步发展到凳狮,由凳狮又发展到高台狮、高竿狮,由高竿狮又发展到桩狮。2003年,遂溪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醒狮之乡”。
遂溪醒狮。摄影:彭镇强
遂溪醒狮。摄影:彭镇强
飘色
吴川飘色是吴川市元宵节前后举行的一项大型巡游民俗,集戏剧、美术、魔术、杂技于一身,起源于吴川市黄坡镇,现主要分布于梅菉街道的梅岭、梅菉头、隔塘、瓦窑各村及黄坡镇等地。
吴川飘色经历了由“转色”演变为“板色”,再到“飘色”的发展过程。一板飘色就像一座活动的小舞台,在柜台上或坐或立的人物造型称为“屏”,腾空而起的人物造型则称为“飘”。
吴川飘色。摄影:陈慧棠
吴川飘色。摄影:陈慧棠
2000年,原文化部命名吴川市梅菉街道为“中国民间(飘色)艺术之乡”;2008年,吴川飘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傩舞
傩舞在我国各地广泛流传,因地区风俗不同而内容形式各异。湛江地区上古之时属百越,清代以前为雷州府与高州府下辖的县治地,悠久的历史文化与多元民俗在这里交融,孕育了别具一格的湛江傩舞。
湛江傩舞是古代湛江地区人民祭雷遣灾、祷神保平安的民间民俗舞蹈,它发源于今麻章区湖光镇旧县村,流传于麻章区的湖光、太平,雷州市的南兴、松竹、杨家、白沙、附城、沈塘以及吴川市的黄坡、博铺等地。
湛江傩舞。摄影:关威
湛江傩舞。摄影:关威
2008年,湛江傩舞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湛江这些国家级非遗
令人眼前一亮
除此之外
湛江也是“吃货星球”
作为“中国海鲜美食之都”
有着让人大快朵颐的美食
生蚝、龙虾、烧猪等等
食客赞不绝口
欢迎来湛江
过大年!
来源:湛江发布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