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视评|“反内卷”的风,刮到了深圳!
最近, 深圳科技巨头大疆又上了热搜,这一次,不是因为无人机飞出了黑科技,而是公司强制员工9点下班。公司部门主管明确讲了,除非有必须完成的紧急任务,否则不允许加班。
网友这样点评:“过去是想走不敢走,现在是到点不让留。”
事实上,强制下班并非大疆首创。
早在2021年,腾讯的光子工作室就规定,除周三外,员工不能晚于9点离开办公室。为什么是周三呢?因为周三是“健康日”,必须6点前下班。
除了大疆和腾讯。世界500强美的集团,严禁下班开会和形式主义加班;家电巨头海尔也宣布,总部所有部门强制双休。
说到大厂加班,深圳人并不陌生。深圳科技园通宵不灭的灯火,一度是经济繁华和产业兴旺的隐喻。
但灯火背后,暗藏了多少青年男女引而不发的郁郁寡欢。没办法,同是天涯打工人,你不加班你掉队,老板不走谁都别睡。这是为稻梁谋的打工人的无奈。
在畸形的职场文化影响下,过度加班,看上去是私事,但却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
首先,内卷式加班就很耽误消费。
从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将提振消费列为各项工作之首。深圳作为社消零连续两年破万亿的城市,今年也致力于在提振消费上有更大作为。
深圳互联网、高科技大厂的员工,不仅收入高,而且消费意愿强,本应该是拉动消费的主力。他们如果长年被摁在工位上,连欣赏日落的机会都没有,那些用心用情营造的消费场景,哪里能涌入更多消费主力军。
其次,内卷式加班影响幸福感。
在中国,越是大城市,市民的生育意愿越低。在深圳这个年轻人云集的城市,十几年前生娃还需要托人找床位,而现在呢,我朋友圈一位三甲医院的妇产科大夫,自带流量为医院打广告,就是希望吸引更多产妇来医院建档。
影响年轻人恋爱、结婚、生娃的因素有很多,但内卷式加班确实难辞其咎,在深圳,多少超前规划的邀约“说翻就翻”,多少人年轻人带着笔记本电脑谈情说爱。过去我们形容美好的相聚,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但如果年轻人下班从黄昏变成了深夜,除了躺平睡觉,似乎没有更有性价比的选择。内卷式加班,不仅影响健康,也消减了年轻人的幸福感。
内卷式加班还影响高质量发展。
字面意义上,内卷就是资源的低效配置,存量蛋糕的低质竞争。
在深圳的产业发展历程中,过去确实有不少制造业企业,主要的利润来源就是低成本的人力资源。在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员工想要增收,加班几乎就是唯一的方式。
但经过几轮产业升级,特别是深圳高科技产业发展起来后,无论从企业自身的竞争力提升,还是从人的权益保障的角度而言,内卷式加班都应该被规范。
我们可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用工单位,已经意识到平衡员工工作与生活的重要性。但反内卷式加班的扳机抠响之后,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跟进解决,比如,员工准点下班的安排能否从个案变成常态?员工身体被下班,心灵能否下班?那些曾经加班干的工作,企业如何通过优化内部治理提质增效?
大疆之外,深圳还有蔚为庞大的打工人群,希望在春暖花开的时节,有暖风吹来。
出镜:杨磊
文案:马芳 杨磊
拍摄:黄靖逵
剪辑:谢昊燃
海报:文海燕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